() 次級貸款。
銀行包括房利美這些機構,對公眾發放的按揭貸款,按照申請人的信用水平和償債能力,分為一係列的等級,收入高且穩定,工作光鮮的華爾街單身漢信用等級就高;而在炸雞店打工,沒有穩定收入的黑人兄弟信用等級就低。
對於信用等級高的客戶,銀行給出的貸款利率就低,也是因為他們的風險溢價較低,而對於信用等級較低的客戶,銀行不發貸或者收取較高利率。
對於發給信用等級較低償債能力弱的客戶貸款,就被稱為次級抵押貸款。
現在銀行手中捏著一大把的貸款合同,貸款合同在手裡也沒辦法流通。
也就是銀行的資金積壓在賬上,這些錢沒辦法流通起來賺錢了?
不行,必須流通起來。
於是發明了一種金融工具,把這些合同打包組合在一起,於是便產生了mbs。
更通俗的說法。
你到銀行不能買到彆人的貸款合同,隻能買銀行的理財產品,mbs就可以認為是一種理財產品。
那麼什麼是mbs呢?
me backed security,抵押支持債券,是抵押貸款證券化的產物。
現在銀行的手中握著一批按揭貸款合同,這些合同會定期為銀行帶來一批按揭貸款合同,這些合同會定期為銀行帶來一定的現金流,也就是貸款買房人按季度還的貸款。
銀行把這些合同打包組合成mbs,然後再拆分成三個層級出售,優先級、次優級、次級。
每次收回貸款之後,先保證優先級的收益,滿足優先級的收益後滿足次優先級,最後才會輪到次級。所以優先級期望收益最低,風險也是最低,次級期望收益最高,風險也是最大。
mbs會定期給購買者一定的回報,滿期還本付息,也是一種結構化的固定收益產品。
此外,除了分期結構之外,mbs還通過cds包裝。大幅提高了mbs的信用評級。
類比一下,就是國內銀行的買的理財。
誰也不知道,理財產品裡到底是啥,看著收益高保本付息就購買了。
然後這批理財買完了之後,銀行發現聯邦基金的利率很低,銷售mbs回收了大量的流動性,於是銀行決定發放更多的貸款,原先屬於次級貸款的客戶也被納入名單。
故事轉回高盛。
牆上的指針已經過了十二點。
此時的會議室中,已經眾人唇槍舌劍,你一言我一語發言,源源不斷的消息傳回來,大家知道的越來越多了,消息最終構成了一副脈絡。
一一寫在了白板上。
費恩神色凝重,盯著白板上的說:“大家也看清楚了,美利堅以赫斯特集團為首,其他的不過是小貓三兩隻,而國外……”
他的麵頰不由抽動。
國外才是大頭!
赫斯特集團雖然察覺到早,可是已經布局也慢了一步,哪能像吳奇那樣從容布局?
在美利堅房產正巔峰時候,就開始了和對方接洽了!
斷斷續續的幾年布局下來,費恩看著眼前這個的數字,眼前不由一陣的發暈……
“是哪個混蛋?”
七十六億!
如果全部償付的話,他們要虧出血來了。
當然也不一定全部違約,大概樂觀估計一下,也不會低於六十億……
全都是cds。
他一定是故意的,他一定早就知道!
雖然反手一刀的赫斯特集團很可恨,可是深謀遠慮的諾亞基金割的肉更疼。
什麼是cds,前麵也都說過。
也就是銀行怕那些貸款合同違約,畢竟那些人的工作非常不穩定,所以違約的可能性還是挺大的,而且次級貸款實在是太多了,也不利於信用評級,所以銀行會為這些次級貸款購買一些cds。
它的運作原理,銀行每年付出一些保險費,根據合同的風險大小不同,平均大概在0.5%,當次級貸款違約時,也就是彆人不付錢了,cds的賣方會代替違約方繼續償還貸款(一般是向銀行按原價購買下貸款,或者直接賠付原價和現價之間的差額,彌補銀行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