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觥籌交錯之間,各種交易達成。
既然韓曉有誌於搞事,自然也選好了目標。
娛樂行業的潛力,被人看在眼中了,韓曉沒有理由不心動,既然已經布局娛樂行業,自然要開始多元化了。
而電影的宣發也是重要一環。
韓曉要做電影發行公司。
其實,我們對好萊塢六大,有一種錯誤的認識。
大家都把六大當做了好萊塢的六大影視製作公司!
其實人家真正主業,根本不是影視劇製作。
六大的地位是控製了全美電影審查委員會才確立的,它們直接在源頭控製了電影分級的尺度。
除了這一點領先於對手,它們的超然地位是因為,它們可以把影片發行到全世界……
聯美,米高梅接連掉隊,也是因為它們的全球發行渠道爛掉了。
不是沒有好萊塢製片公司挑戰六大,比如早期的斯皮爾伯格的夢工廠,以及後麵的獅門影業公司,單論這些電影公司的產出的電影票房,不僅不弱於六大出品的影片,甚至六大中一些弱勢的公司,還比不上這兩家公司……
但是它們能穩坐釣魚台的“底氣”,最終收購了夢工廠熬頹了獅門,就是因為它們掌握了全球發行渠道。
本就掌握了廉價的宣傳資源,順勢進入發行行業也是水到渠成。
不過這還需要和其他的發行公司多交流一下,畢竟全年不錯的檔期就那麼幾個,而且國內的優秀影視製作團隊大多盤根錯節,分化他們避免被對方合力針對才是正途。
如果像王老板和馬老板一樣,能攜巨資砸暈整個行業的話,也要做好虧損幾十個億的心理準備。
不過韓曉是不屑如此的。
他雖然沒有從事影視製作,但是卻早已涉足了行業了,投資了數家影視製作公司的作品,雖然整體的規模不大,收入也相形見絀,但是也勾連起了一個人脈關係。
有了人脈,有了資源,隻差一個時機!
如果國產電影爆發,他可以在董事會上,提出進入發行行業的意見,但是如今他還需繼續努力。
幾個心中有事的還在聊天,更多的已經離開獵豔去了。
王長田看著身邊兩位,正在為上市而煩惱,心中其實還默默的羨慕,他比起京圈出身的王氏兄弟倆,以及有海外支持的於東,他就算是草莽裡跳出來的蛟龍了,所以他在行業裡的名聲一般。
如今的光線靠著拍了一堆爛片賺錢,全靠維護與院線的關係來拍片。
“王總,有沒有興趣聊聊?”
韓曉和小馬的李明結束交談,端著酒杯來到了王長田身邊。
“哦?”
王長田很驚訝。
剛才自己與這位搭話,想要打聽海外發展渠道。
已經說了,光線的出頭,在於維護院線關係。
後來的泰囧能破十億,與給院線讓利不無關係。
但是當院線自己進入發行後,再鐵的關係也比不上總公司的命令。
王長田做過影院,後來從事過廣告行業,所以在韓曉看來,是個不錯的扶持對象。
嗯……
沒錯,韓曉看上對方的人才了。
就像是吳奇早期的創業,采取鳩占鵲巢的方式,收購了一家廣告公司,直接得到了一個完整的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