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情況失控了?”
伯克南推開了保爾森的辦公室,看著拉上窗簾滿屋子煙蒂味,不有些不滿的的扭過頭來問道。
“是的,巴菲特拒絕投資雷曼兄弟,英國人也表示對此沒有興趣,韓國人想要的我們也不能答應,日本隻是很謹慎的在觀望,最後就連法國人都拒絕我們了……”
保爾森臉色難看的回答。
原本他以為,這次是他的機遇,隻要他能處理好這一切,壓服了整個華爾街的勢力後,再討好選民參與這次的換屆選舉,說不定可以登上那個位置。
但是危機是不可控製的,也許你能決定它何時爆發?
但何時停下來你說了不算。
危機中惠存著巨大的能量,而這些能量達到界限後,引發了世界性的巨大的雪崩,在能量沒有釋放完全之前,他做的一切努力不過都是笑話。
而在他任上出現這種經濟問題,他的政治前途也已經約等於零了。
他隻能灰溜溜的回去,做一個億萬富翁了。
伯克南的問題比他還嚴重。
在危機爆發前幾周裡,他連續在電視中出麵,不斷的宣揚經濟沒有問題,所有的危機都會得到控製,“我們預期次貸市場將不會給其他經濟領域或者金融係統帶來明顯的溢出效應。”
翻譯一下就是:沒問題,馬照跑,舞照跳。
兩周過後,市場雪崩。
再對照伯克南之前的發言,明顯就是在拖延危機發生,保爾森很明白相比於自己,這位同僚在危機開始,就已經倒向了華爾街一方。
他在為華爾街撤退做掩護,用自己的發言撐起了市場。
而摩根和高盛之流,也是在他的幫助下,順利的撤回了資金,並且反手完成了做空,最終在危機中損失,兩兩消除損失幾乎等於零。
而作為金融家們的功臣,伯克南自然有豐厚“回報”。
他的腦海中開始回顧這次危機。
從九十年代這個時候開始,美利堅剛剛經曆了曆史上,最長的經濟擴張周期,然後,著名的911恐怖事件發生,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通縮和衰退,美聯儲果斷的出手接連降息,挽回了美利堅經濟的頹勢。
持續降息增加了消費欲望,而從九十年代開始,美利堅房市開始不斷創下新高,所以買房成了投資方式,接下來信貸規模,十一年翻了十八倍。
加息又從04年開始,一直持續到07年不變。
06年第四季度,美利堅樓市開始跳水,房貸違約率開始之心上升,引發了一波喪失抵押房屋贖回權的大潮,也另次貸房貸者們損失慘重。最終,危機波及到了華爾街,然後傳導向了全世界……
在2007年2月的時候,世界第三大的彙豐銀行,宣布其持有的106億美元美利堅次貸業務有壞賬準備。
同日,美利堅第二大次貸放貸機構新世界金融公司,宣布2006年第四季度出現虧損,而第二年的四月份,這家公司宣布破產清算。
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裡,連續有25家次貸低於公司陸續申請了破產。
想到這兒,保爾森有些無奈。
有時候,跡象已經很明顯了,可是人們總是視而不見,他們總是希望看見自己想看見的……
同2007年八月,美利堅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的兩隻對衝基金倒閉,隨後,貝爾斯登、花旗、美林證券、摩根大通、瑞銀等公司相繼爆出巨額虧損。
今年三月的時候,貝爾斯登已經資金流動不足,以及賬麵上巨大的壞賬問題被摩根收購。
所以說呢?
摩根,你不是說你“巨額虧損”嗎?
你就是個“大空頭”,居然還隱藏在“受害者”中!
想想,保爾森就氣不順。
隻能捏著鼻子認了下來,因為摩根龐大的政治資源,不是他一丁點乾擾可以組織的。
而促成摩根完成收購貝爾斯登的,正是眼前的美聯儲主席伯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