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光有念頭有什麼用呢?任小南瓜每天想一萬遍媽媽還是沒有回來,她才五歲,她還不知道能用其他什麼辦法可以找回媽媽,所以,小南瓜隻能用她唯一的武器——哭!
小南瓜開始了她長達兩個月的哭泣之旅。
白天的時候還好,她最多有些呆滯地看動畫片,或者出去跟小朋友們玩。
一到晚上就不行了。
吃過晚飯後,小南瓜一躺在床上就會想起媽媽不見了,她再也不能躺在媽媽懷裡睡覺,不能聽到媽媽溫柔的聲音,不能吃到媽媽做的可口的飯菜了……
小南瓜越想越傷心,覺得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更痛苦的事情了,於是她就開始大聲地哭啊哭啊,直到哭累了睡過去。
剛開始幾天,姐姐還會覺得她可憐安慰她幾句,可堅持了好幾天之後,姐姐也怒了。
“哭什麼哭,沒有媽媽又不會死,你還不是一樣好好的嗎?”
可小南瓜哪裡聽得進,姐姐越說她哭得越大聲,像是要跟姐姐賭氣似的。
姐姐實在受不了啦,小南瓜哭完了就睡,早上還能睡懶覺,可她卻要早起做飯給她倆吃,吃完還得去上學呢!小南瓜再這樣吵下去,姐姐會發瘋的。
所以,在某一天小南瓜又開始例行哭泣的時候,姐姐靈機一動,將媽媽房間的一個“三洋(錄放機)”拿了過來,將小南瓜這次的哭聲原原本本錄了下來。
第二天晚上,小南瓜又開始哭了。
姐姐便不慌不忙按下了錄音機的播放鍵,然後將聲音開到最大。
這樣,錄音機裡的哭聲一下子就蓋過了小南瓜的哭聲。
剛開始,小南瓜聽到哭聲還想掙紮著跟錄音機比賽,看誰哭的聲音大。可人力畢竟比不過機器的,小南瓜哭得聲音都啞了,錄音機裡小南瓜的哭聲仍然中氣十足。
就這麼折騰了四五天之後,小南瓜終於投降了,反正也哭不過錄音機,就不哭了吧!姐姐也終於如願以償,得以睡個好覺了。
晚上的小南瓜不哭了,但她內心的悲傷無處可去啊,怎麼辦呢?隻好轉移到白天。
於是,白天的小南瓜從之前的呆滯變得越來越敏感,但凡有個愛捉弄人的鄰居多問她一句“小南瓜,你媽媽呢?”小南瓜就會不分青紅皂白開始哭,使勁地哭,直哭到麵色發紫,哭到那個鄰居求饒。
“好啦,好啦,小南瓜快彆哭了,阿姨錯了,阿姨再也不問了好嗎?快彆哭了!”
可勸是沒有用的,一般這個時候小南瓜已經不記得自己為什麼哭了,反正就是要哭,隻有哭才讓她覺得心裡舒服點兒。
鄰居見勸不過來,隻好去買點糖果來哄哄,心裡想著以後再也不這麼嘴賤了。
糖果還是有用的,隻要有好吃的,再傷心的事情也要先放一放,小南瓜的哭泣便由大到小,由小到無,慢慢停了下來,最後以抽抽搭搭,就著鹹鹹的淚水吃一顆甜甜的糖結束。
就這樣,鄰居們便都不太敢惹小南瓜了,跟她說話的時候也都會小心翼翼地不提到“媽媽”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