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考察,暗手(2 / 2)

熬湯的生薑大蔥自家菜地有種的,兩人買完骨頭就轉到了十字路口。

“我去藥膳堂把這個月的錢還了,我們再去那家有名的包子鋪買主食。”翠花將東大街的紙筆鋪指給楊彩芽看,“油紙就是在那兒買的,你買完了就回這兒等我,一刻鐘後我就能回來。”

楊彩芽點點頭,見翠花身影走遠,忙快手快腳跑去紙筆鋪買好油紙,又折身跑向北大街。

目的地卻是印章鋪。

楊彩芽挑了家不起眼的小鋪子,將畫好的形狀遞給夥計,夥計見是個小巧的圓章,看了眼楊彩芽的裝扮,便繞過那些昂貴的硯石軟玉,隻拿了些普通的印石讓她挑。

隻可惜就是最普通的印石她現在也買不起。

楊彩芽汗顏,乾笑著指了指堆在角落的橡果——她反正是做個贗品以防後患,重點是圖案,材料就不窮講究了。

夥計倒也不見輕視,撿了顆拇指長短的橡果拿給楊彩芽,“這橡果是加工打磨過的,十文錢一個。”

大小形狀正合適,楊彩芽點點頭,又指了指刻刀。

夥計見她連話都不說一句,隻當她是因為買不起好的麵嫩不好意思,不由笑起來,在一旁工具箱裡翻找一番,遞給楊彩芽,“這是用舊了的,刀身有些瑕疵,刀頭的硬度用來刻橡果卻是沒問題。一個中號一個小號,刻個小字小圖樣儘夠了。兩把一起十五文錢。”

楊彩芽一愣,看著夥計眼中的善意,由衷的感激一笑,忙掏錢付賬。

出了北大街站在路口等翠花,楊彩芽看著熱鬨的華雲鎮,心中感歎:雖然在官裡村連著遇上兩家極品鄰裡,但這鄉野小鎮裡,還是好人居多啊。

人若欺我,必十倍奉還。

人若善意相幫,必湧泉相報。

這兩句她一直信奉的信條,一定要好好記在心裡,付諸行動!

===

早點鋪子裡已經重新擺好桌椅,剛出鍋的花生甜湯還冒著熱氣,在這冷風肆虐的深秋尤其引人食欲。

楊彩芽和翠花拿出從鎮上買來的包子,分給在座的幾人。

眾人先喝甜湯,齊齊讚好喝,楊彩芽嘴角抽了抽,寫了一句話,“糖少放一些,一來省錢二來口味清爽些。花生再多煮些時辰,煮的爛爛的,入口軟糯更好吃。”

眾人再吃包子,齊齊讚好吃,楊彩芽嘴角又抽了抽,寫了兩句話,“雜糧饅頭就算了,包子的白麵還要麻煩白叔幫著磨細一些。我們包的時候皮擀的薄一些。現在還做不起肉餡包子,就包一半素餡的,一半素餡加油梭子的。油梭子的油本來就是榨乾的,再跟著素菜一起蒸又有肉味又不油膩,比這菜肉包裡的肥肉丁強,還省錢。”

看著楊彩芽扶著下巴嚴肅挑剔,一臉精打細算、精於美食的模樣,眾人愣了愣,互相交換了個眼色,低聲笑起來。

“我看有彩芽這麼個懂得吃的把關,這鋪子裡的吃食不愁做的不如彆人!”吳氏看向白叔,“這麵你可一定給磨好,小心叫彩芽再挑出毛病來。”

白叔哈哈大笑,拍胸脯應下。

楊彩芽看著眾人打趣的笑自己,反倒挑了挑下巴——我是吃貨我驕傲,這鎮上的有名包子鋪也不過如此,她們隻要多費些功夫做精細些,多用些巧思,不愁做不出口碑來。

這場新鋪子的“試吃會”在一陣閒話笑鬨中,由楊彩芽一錘定音,圓滿結束。

等到晚上吳氏下工回來,翠花已經用鹽醃好大骨頭放到地窖裡“冷藏”,一家三口用過飯,便湊在一起商量好開店前要添的佐料,比照著鎮上包子鋪和吃食攤定好價位,又將準備工作分好工,才各自洗漱歇下。

西次間燈火熄滅,不過一會兒就響起綿長的沉睡呼吸聲。

東次間的床帳內卻重新亮起了豆大的燭火。

楊彩芽取出舊荷包,倒出裡頭的東西。

拇指長短的圓柱型印章落在手掌間,在燭火照射下泛出淡淡的青色光澤。

名貴的青田石握在手中有些沉手,頂端沒有多餘的雕飾,底部的圖樣似字非字似畫非畫,看不出到底是名章還是圖章,更猜不出是作何用途。

楊彩芽攤開早臨摹修改過幾遍的圖紙,對著底部圖樣仔細的做最後一次比照,確定沒有疏漏,才將圖章裝回荷包鎖進床頭小櫃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