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吳氏和楊彩芽翠花拾掇好出來,白叔便笑嗬嗬的讓圍觀的人退開一些,以免馬車駛動磕碰到人。
楊彩芽趁機和左右鄰裡宣傳,又指著油布上的圖案教村裡孩童認,笑著請大家有空的話開張的時候都去湊熱鬨。
李長貴家的人聞聲出來,領頭高聲應下,圍觀的鄰裡一陣笑,孩童更是歡呼跳躍著,抓著自家大人囔著要去,楊彩芽一律笑著邀請。
翠花端坐車板,聽著周圍的讚歎和笑鬨腰杆挺得筆直,等楊彩芽和吳氏鑽進車廂坐穩,才揮鞭嬌喝一聲,趕著馬車出了青山村。
身後看熱鬨的大人漸漸散開,那些孩童仍叫著跳著追了幾步路。
大車店的夥計也是一聲哎喲叫,忙迎出店外,笑道,“楊大姑娘,您家這馬車的帷幔倒是少見啊!喲,這上頭是包子饅頭……還有湯碗吧,這是啥?”
夥計圍著馬車饒了一圈,豎起大拇指,“嘿,您家可真是好心思!油布還能這麼用?真行!”
吳氏楊彩芽先後跳下車,笑著又將油布上的圖畫和字解說一遍,翠花將馬鞭塞給夥計,笑嘻嘻道,“好看不?是我家彩芽想出來的,您說這鎮上的人看了,會不會跟您一樣聰明,馬上就明白我們家食肆是做什麼賣什麼的?”
“保準一看就明白!”夥計直誇翠花嘴甜,轉頭看向楊彩芽,“楊二姑娘真是心靈手巧。吳大娘有福氣,生了兩個好閨女。”
吳氏和翠花聽得眉花眼笑。
楊彩芽默默汗顏:求不叫楊二姑娘!她真的一點兒都不二!
吳氏見楊彩芽衝自己擺擺手,便掏出準備好的銅錢給夥計,說道,“麻煩店家出個人手,幫著趕車在鎮上能走的大街小巷都轉轉,回頭依舊托管在店裡頭,我們從下河街回來再取車。”
這就跟後世的宣傳車一個道理,隻求露臉刷存在感,讓人多看幾眼留下個印象,做個無聲的宣傳。
夥計每天接觸多少行商,一點就通,忙笑著應下,拍胸脯道,“這事就交給我,我給掌櫃說一聲就去辦。”
說著點了個跟班,幫著吳氏三人抬擺攤的菜缸,才折身進大車店。
那跟班也跟楊家人混了個臉熟,一路閒話著幫著把東西送到地方,吳氏忙包了兩包酸辣蘿卜,跟班笑著道謝接過,自回大車店。
馬車的事安排好了,楊彩芽三人和左右攤主打過招呼便專心叫賣,遞東西收錢的間隙,就順口和來買酸辣蘿卜的人說幾句楊記食肆的事。
不管能不能攬到客人,先潛移默化的把名聲打出去再說。
左右攤主聽了兩耳朵,想著楊家和縣衙的衙役相熟,便多問了幾句,等再有客人上門,也跟著插科打諢,幫著楊彩芽三人宣傳,權當做個順水人情。
第一天來下河街夜市擺攤就十分順遂,楊彩芽和吳氏翠花一商量,乾脆半賣半送,隻求多吸引些新客人,賣得快些廣告也打得範圍大一些。
客人送走一撥又一撥,眼看著天色漸暗正是夜市最熱鬨的時候,周身湧動的悶熱夜風轉瞬透出一股涼意,下河兩岸邊的老玉蘭樹枝葉沙沙作響,被驟然大起來的夜風吹得枝杈歪倒,還不等反應快的人喊出聲,天際一陣悶聲滾雷,豆大的雨點頃刻就潑灑下來。
夜市爆發出一陣高聲喧嘩,沒有突降大雨的狼狽,反倒夾雜著不失歡快的笑鬨聲。
再看岸上街邊的大小攤位,客人歡叫著躲進臨近鋪麵或是岸邊涼亭避雨,各個攤主老神在在,熟門熟路的快速搭起遮雨的大傘,抖開油布包好外露的攤位角落,依舊有說有笑的招呼叫賣。
看著自家攤位孤零零的兩口大菜缸,吳氏三人嘴角抽了抽,忙舉手擋雨避到一旁的攤位大傘下。
身後店鋪屋簷上傳來唰唰聲響,麵向下河街這頭的鋪麵全都打出了各式各樣的雨罩。
楊彩芽腦袋後仰,看著店家五花八門,不乏“廣告語”的各式雨罩,嘖嘖暗歎:果然天有不測風雲,全靠出來混的經驗救場!她怎麼就忘了江南多雨,這會兒初夏正是陣雨多發的時節,居然光禿禿的就來擺攤了,真是失策!
吳氏和翠花亦是感歎,看著雨中夜市彆樣的熱鬨光景,不由笑著和攤主打探道,“怎麼大家都不急著回家躲雨?下雨了夜市也照常開?”
攤主熱心解釋,“其他季節是肯定要早早收攤的,夏天陣雨來得快去得也快,誰還差那點兒時間啊?等雨停了,夜市照樣熱鬨的很。”吳氏和翠花一時沒想到,聞言反應過來恍然點頭,趁著避雨,乾脆抓了把酸辣蘿卜,和攤主邊吃邊閒聊。楊彩芽歪頭看看攤主家的大傘,轉頭見攤位用的大傘大同小異,再仰頭看向沿街鋪麵的雨罩,眨眨眼心思微轉,嘴角不禁揚起若有所思的淺笑。
【嘿,微信關注"",有驚喜送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