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奇趣民俗,少年心思(1 / 2)

第一百四十七章 奇趣民俗,少年心思

外頭的腳步聲漸行漸近,夾雜著低聲寒暄。

大郎探頭往外看。

耳邊就響起翠花有些意外的聲音,“是李二叔家的廣餘哥,還有李三叔家的廣年哥。”

李三叔家指的是楊家對門李長貴家,大郎恍然大悟,蹬著腿跳下椅子,扯了扯本就平整衣襟,規規矩矩站在桌邊。

楊彩芽領著李廣餘兩兄弟走進帳房,進門見大郎這幅正經模樣不由一愣。

大郎已經上前一步,抱手行禮,“廣餘哥,廣年哥。”

李廣年長得像長貴媳婦,大郎睃了二人一眼,一叫一個準。

楊彩芽和翠花相視一笑:大郎這點隨柳氏,內外分的十分清楚。對著自家人怎樣鬨騰隨意都行,在外人跟前禮數周全。

李廣餘和李光年忙笑著還禮,心知這是楊家二房長子,見大郎雖年幼卻端莊有禮,自有一股讀書人的清朗做派,不由心生好感,溫聲和大郎寒暄起來。

翠花已經搬了椅子分好茶,請眾人重新落座,問道,“怎麼一大早來了北坊?不是特意來我家吃早點的吧?”

南坊珠翠綢緞各式鋪麵過節正是賺錢的時候,自然不關門放假,像李廣餘兄弟所屬的工匠鋪這類手藝鋪子,除了留夥計在鋪子裡賣成品,其他匠人不分師徒也放一天假。

是以李廣餘二人特意一早找來,才讓人覺得意外。

大郎聞言便將菜碟推到二人跟前,儘地主之誼的介紹新菜,請二人用早點。

李廣餘二人也不過多客氣,各樣嘗了一口,讚歎幾聲才說起來意,“我們過來是跟彩芽討個日子。你們家定的書架椅子已經做好了,這幾天天氣好已經晾曬完工。今天又是節日,怕你們開店忙,大早就趕緊過來問一聲。要是方便,最好這兩天送過去,等過了中元節雨水就多了起來。”

過完七夕再過八天就是七月十五中元節。

楊彩芽眼睛一亮,笑道,“那就定明天。”

她已經有半個月沒回過楊家,用作書房繡房的南房就等著搬進新家具,還沒正經收拾過——忙過七夕鋪子穩定下來,她正好回家好好拾掇一下南房,食肆後院到底比不上楊家有歸屬感,她真是想家了!

“麻煩你們明天一早送來,驗過沒問題我就把餘錢解了。”楊彩芽幾乎有些迫不及待,衝大郎擠眉弄眼,“搖椅做成了,下回你回來書房就要煥然一新了!”

大郎卻是哀歎,嘟囔著怎麼每次家裡有事都沒趕上他放假——明天還得回書院,晚上過完節大郎就歇在食肆後院,明早去書院也近便。

眾人一陣笑,李廣餘從袖子裡掏出一個巴掌大的木匣子,放到桌上也不打開,笑道,“還有一件事。這是我二伯母特意讓幾個小侄子捉的,特意選了三隻大的!給吳嬸子和彩芽,翠花過節用。”

楊彩芽和翠花也不用看裡頭裝的是什麼,聞言恍然點頭。

七夕女眷過節,除了要拜月吃巧果,“喜蛛應巧”和“投針驗巧”亦是乞巧的兩個重要環節——前者是捉了蜘蛛養在盒子裡,次日看蜘蛛結網的疏密應巧;後者是準備五彩細線,對月穿針驗巧。

李富貴媳婦知道吳氏三人住在食肆後院,怕她們鋪子剛翻修灑掃過一時捉不到蜘蛛,特意幫她們準備了一份。

拳拳善意透著親昵,楊彩芽和翠花也不提吳氏已經捉了三隻小蜘蛛,接過盒子笑著道謝。

一旁大郎肩頭登時就耷拉下來,從包袱裡的書冊字帖下抽出個大同小異的小匣子,眼巴巴望著楊彩芽和翠花。

無獨有偶,原來大郎昨晚忙活大半夜,也特意幫她們捉了蜘蛛。

楊彩芽一把摟過大郎,照著小腦門啵的親了一大口,“大郎乖!你放心,你的心意可不能白費了。我和你翠花姐一人分一隻,都養在盒子裡,明天看哪隻結的網密,回頭告訴你!”

為了不讓大郎和家裡的節奏脫節,楊彩芽三天兩頭都會送些吃食去書院,順帶和大郎通短信——大郎功課上但凡有進益或是疑難,也通過書信和曹卓這個師父彙報請教。

大郎聞言咯咯笑著直點頭,捂著額頭又羞又喜,當著李廣餘兩兄弟的麵又要做出副正經的小大人樣。

帳房內就響起一陣笑語喧闐,楊彩芽鬆開大郎,衝翠花使了個眼色,待翠花去後院抱了一包物什折身回來,便接過綢布包著的扁平物什給李廣餘,笑道,“這些是我自己畫的團扇,本來還想著抽空送去李二叔家,給王嬸嬸和幾位嫂子過節把玩,正好廣餘哥過來,一並帶回去還省得我跑一趟。”

關係親近的人家,七夕過節女眷間會互相贈送些小玩意和巧果吃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