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佃戶(2 / 2)

看著柳氏東竄西竄的身影,坐在上房屋簷下的楊彩芽無奈的搖搖頭,抬眼見穿堂走來一撥人,忙站起身來。

收好針線籃子,楊彩芽坐在廳堂上首,白叔已經帶著人進屋,指著後頭一行人朗聲道,“彩芽,人到齊了。認過臉我就把活計派下去。”

拿到戶籍纂本,白叔雷厲風行,正式登了幾戶流民人家的門,將自家打算買人打理村南田地,簽佃戶的意思說了,又仔細將佃戶細則及自家出的待遇清楚明白的列了契約條款,由縣衙衙役陪同,不過兩天就從原本看好的五戶流民人家中,定了三戶勤勉本分的人家。

等今天正式認過門見過人,村南那一百五十畝地就要開始秋種。

三戶人大大小小加起來有小二十個人,聽白叔這麼說,兜頭就齊刷刷跪了下去,聲音高低不一,“見過東家二姑娘。”

稱呼不倫不類,行動間也有些不自然。

好好的良民因為受了水災,房子衝沒了要背井離鄉不說,迫於生計還得委身人下,賣給彆人做下人,見到主子兜頭就拜。

她雖不習慣被人磕來拜去,卻也知道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就當入鄉隨俗吧——做東家的少不得要立威,不然本性再好的人家胃口被養大了,以後也是麻煩。

楊彩芽端坐著受了禮,才讓眾人起來說話。

三戶當家的撿了長椅偏身坐了,各家家小隻老實站在身後。

楊彩芽不動聲色掃了眾人一眼,心中暗暗點頭——白叔眼光不錯,這三戶人家看著雖有些拘謹,臉上倒沒有諂媚之色,再看身上衣裳,雖多有破舊卻漿洗的齊整。大大小小垂落在身側的手雖難掩風霜粗糙的模樣,倒也清晰修剪的乾淨。

最重要的是很快就認清了自己的本分,進屋後也不胡亂滴溜著眼睛亂看,眸光除了敬畏隻有感激——想來是知道楊家來曆不小,又感念自家雇傭的拉拔恩情。

楊彩芽微微笑起來,點了兩戶原本在原籍就是種地為生的人家,“我聽白叔說,劉大爺家和黃大爺家都是老莊稼把式,我們家村南那一百五十畝地,分了一百畝給你們兩家佃種,往後就靠你們悉心打理了。有什麼事拿不定主意的,就問白叔。隻要收成好,作為東家年底還會另有分紅。”

劉大爺和黃大爺聞言忙起身恭敬應是,帶著身後家小參差不齊的連聲保證。

漁村出身的謝大娘家有些坐立不安,就聽楊彩芽接著道,“至於謝大娘,您家原來是打魚養魚為生的,到了我這兒還是做回本行。不過這養魚我們家卻是沒有精通此事的人,我們青山村在青山鎮地界也是新起的村落,您一路過來應該也看到了,除了田地和林地還有一條大河一條長溪,您和白叔商量著看看,村裡有沒有合適地段適合鑿魚塘的,若是村裡沒有,附近的也行。”

話說的十分誠心且客氣。

她家裡當家男人死在水患裡,家中老的老小的小,全靠她張羅生計,回原籍也是毫無退路可言,隻得變賣了所有家當領了縣衙分下來的荒地開墾。

她一家都是漁民哪裡做的來墾荒的活計,楊家找上門來時她立馬就應下來。

隻是等了幾天沒見楊家分田地下來,她還有些惴惴不安,沒想到東家是打算讓她重操舊業。

傳了幾代的家業,她生怕到她手裡就斷了,這下可好!

謝大娘想到這裡,已經激動的站起來,“東家姑娘放心,我一定把這魚塘的事辦清楚!”說著又拉過身後站著的兩個閨女,一個小子,保證,“家裡孩子雖小,也是從小跟著孩子爹出海捕魚的,我們一家一定把魚塘打理好!還不謝過東家姑娘!”後半句是對著孩子們說的。

三個孩子忙又要跪下去,兩個閨女看起來十歲上下,卻已是副穩重的大人樣,拉著一臉懵懂的七歲弟弟結結實實行了禮。

如果不是家中突逢巨變,這三個孩子的年紀哪裡用的著跟著娘親出外討生計。

楊彩芽起身拉起三個孩子,笑著問了幾句話,看了眼另兩家跟來的孩童,看向白叔,“要是各家人手安排的過來,幾個孩子若是願意,等學堂蓋好了,也可以跟著去讀書上學。白叔您看著地裡活計,還有鑿魚塘的事具體怎麼安排,要是沒問題,幾個孩子上學的事您就跟幾家商量著安排下去。”

當年白叔家境不差,大郎能跟著楊彩芽和翠花曹卓讀書都是千恩萬謝的,何況是這幾戶流民。

三戶人一聽喜上眉梢,原本拘謹的行止透著真切的激動和感激,忙紛紛謝過楊彩芽和白叔。

人事安排以及讀書的事,楊彩芽都事先跟白叔透過口風。

救急不救貧,白叔是一萬個願意儘力幫襯這些受災的流民,自然無有不應,又交待了幾句話,讓劉黃兩家先回家準備準備,等秋種的種子送來就下地。謝大娘此刻乾勁十足,聽白叔說尋鑿魚塘地頭的事拖給了長貴媳婦,忙帶著三個子女就去了李長貴家,說定有了眉目再來商量白叔。三戶人一走,楊家廳堂才安靜下來,虛掩的大門隨即傳來一陣叫門聲。

【嘿,微信關注"",有驚喜送你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