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底灑金的紙上,筆跡稍顯稚嫩力道不足。
權氏卻是喜得舍不得放下,拉著大郎就去貼對聯。
楊彩芽仔細收好給縣令家的對聯。
走之前,她還要去義父義母家拜彆,除了對聯還要送上份年貨儘心意。
等到二十五這天,楊家兩間大院已經貼滿了新寫的對聯和福字,老劉家、老黃家和謝大娘家帶著汪四郎上門吃飯,送上自家備的年禮。
眾人一番寒暄,女眷去廚房忙活,男眷則在廳堂內吃茶說話。
大郎得了白叔的許可,由汪四郎看著,帶著幾家孩子一道,又跳又笑的小跑過遊廊,去新房放煙火玩。
孩子們個個玩的臉色泛紅,劉、黃、謝三家長輩看著自家小輩興奮之色溢於言表,俱都露出了受災遷徙前才見得到的開懷笑容,不由又是開懷又是感恩——短短幾個月的相處,三家人無不感慨自家有福氣,能遇上楊家這樣仁善寬厚的東家。
不僅時常明裡暗裡幫襯自家,就是大郎這個小東家也絲毫沒有架子,願意跟自家孩子們打成一片。
大郎曾經寄人籬下,也是到了官裡村後再漸漸打開心扉,以前楊彩芽、翠花和曹卓是如何看顧他的,如今他也如何照顧身邊的孩童,比之對待親妹妹玉娘,並***此薄彼。
這一頓晚飯賓主儘歡。
次日大早,李長貴就操著家夥登門,幫曹楊兩家殺年豬。
青山村並非家家戶戶都養得起牲畜,這天殺年豬的人家院內都聚著或幫忙或湊熱鬨的人——按照習俗,幫忙的人要分一份豬肉,除了相熟的人家,湊熱鬨的人也能分一杯羹吃。
曹楊兩家一共四頭豬,比不得村長家的二媳婦——張寡婦養得多,湊在院子裡圍觀的人卻不知多處多少。
且不論村長家情形如何,曹楊兩家在李長貴的指點和幫助下,將四頭養的肥壯的年豬都殺了,長貴媳婦看著兒子殺完自家的年豬,也抱著家夥什過來,幫著權氏柳氏一起,灌製血腸、粉腸。
楊彩芽和翠花幫著打下手,這邊將血腸粉腸放到大缸裡冷凍儲藏,那邊白叔豪了一把,除了兩家留著用的,剩餘的按照和權氏商量過的,儘數都分送給鄰裡和村南那三家佃戶。
殺年豬的熱鬨過後,一行人準備晚飯還有明天啟程後的路上吃食,楊彩芽簡單洗漱換了趕緊衣裳,帶著大郎一起,抱著大包小包往鎮上去。
縣令家早得了消息,許媽媽帶著許二媳婦等在角門外。
楊家馬車拐進胡同口,守在一旁的許昌德忙上前接車。
許媽媽和許二媳婦見過禮,滿臉是笑的領著楊彩芽和大郎往二門去。
縣衙封衙,縣令大人也等在花廳裡,眾人見過禮,等縣令夫人問過大郎幾句話,縣令大人就拉著大郎考校功課,說到興起乾脆帶著大郎去前頭書房說話。
楊彩芽送上家裡新殺的年豬肉,還有大郎寫的對聯,笑道,“家裡的一點小心意,還望義父義母彆嫌棄。等從蘇州府過完年回來,我再來看義父義母。”
縣令家又哪裡缺這些,重要的是心意。
許媽媽興高采烈的謝過,帶著許二媳婦下去放東西,順便將準備好的回禮拿上來。
縣令夫人拉著楊彩芽坐到身邊,說了一會兒話,見許媽媽回轉,便話鋒一轉,“之前答應你娘,要辦你挑幾個丫環用。這次你們要去蘇州府,正好將人帶在身邊使喚,要是不得用回來義母再給你換人。”
時機挑的真是好。
現在在家裡用不著下人,也不方便用,借著去蘇州府新居,正好可以名正言順的帶在身邊使喚,過年忙亂也正是考校丫環能力的時候。
用得好就直接留在蘇州府,和吳氏做個伴,也能把大小事情管起來,到時候就直接帶去曹家。
用得不好,過完年再待會青山鎮,由縣令夫人處置。
挑人和打發人都不用她經手,調/教人卻是實實在在由她親力親為。
越是奔波忙亂的時候,越能看出新到身邊的人得不得力。
楊彩芽聞言臉上並無意外,再看和許媽媽一起下去的許二媳婦還未回轉,心中一動,乖順的應下來。縣令夫人拍了拍楊彩芽的手,笑得十分慈愛,衝進屋後就等在一旁的許媽媽微微頷首。許媽媽笑著應聲,聽著外間動靜,轉身撩開厚重的門簾。
【嘿,微信關注"",有驚喜送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