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記食肆今天供應的吃食倒是一應俱全,楊家人去蘇州府過年前,就托李富貴雇了兩個廚娘來,往後也不必專靠吳氏和翠花兩個在灶台裡忙活。
家大業大,再不用親力親為,雇傭的人手下人多了起來,正是生意越做越好的直接反映。
來江南道大半年,楊家能做成這樣,三人心中不無感慨。
等食肆內的夥計拜過年退出去後,大郎的脊背顯得更直了幾分,也不用楊彩芽開口,就自發自覺的將方才對吳四說過的話,都清晰明了的對吳七說了一遍。
吳七自然沒有異議,見楊彩芽也不接話,心知往後楊家的事要落在翠花和大郎身上,便徑自和翠花、大郎說起食肆事。
將食材采購,菜式供應,米麵庫存都說的絲毫不差,麵麵俱到。
林家寨和楊家淵源頗深,受了楊家的大恩惠,如今大當家和二當家更是借著楊家的關係,在蘇州府得了鹽商的鐵飯碗,林家寨人在楊家名下做事,彆的先不論,不可動搖的忠心和儘心儘力是一般外雇人手無法比擬的。
看吳四和吳七行事就可見一斑。
這樣即便自己遠嫁蘇州府,現管不成也可以放心下來。
當初她和林家寨結交,就是等著將來有一天能收到名下自用,這一步棋她沒下錯,林家寨人的品行沒有讓她失望。
如今看來,林家寨人做生意的能力也沒有讓她失望。
不說自家這兩間鋪子,虎子打理五裡村的田地也不必說,就說吳十三盤了張記雜貨鋪之後,和寨中老獵戶也將林記雜貨鋪打理得清清楚楚。
所謂明珠蒙塵,林家寨上下近三十口人不是過不好日子,隻是沒有遇到機會罷了。
現在除去手上有活計的,揚遠學堂上學的幾個小子,林家寨還有人員賦閒。
等蘇州府那四間鋪子做起來,還能酌情再雇幾個人過去,給自己減輕負擔也是給林家寨人更多的機會。
楊彩芽細細品著熱茶,聽著吳七和翠花大郎說話,心中暗暗琢磨著。
食肆這頭事情說定,翠花不方便一個人留住在食肆後院,照樣先回青山村,隻去廚房交待了廚娘幾句。
吳七正要送三人出門,角門上就傳來叫門聲。
李富貴帶著李廣餘和李光年登門,進門就塞了個大包裹給吳七,“掌櫃的拿去給夥計廚娘分了。”
裡頭是李富貴和李長貴家過年做的小吃食,還給大家包了過年的喜錢。
李富貴這樣行事周全的人,必是先去過零嘴鋪,也給吳四送了一份——兩廂關係親近,李富貴和李長貴送給鋪子夥計年禮也尋常。
吳七歡歡喜喜的接了,重新領著人去了帳房上過茶,便帶著包裹退出去。
楊彩芽已猜到李富貴的來意,等李富貴三人沾過茶水,便開門見山道,“李二叔可是來談木工店的事?”
年前李廣餘和李廣年在木工鋪的學徒合同到期,已經辭了原先受雇的木工店,照著計劃是準備年後就自己開木工店。
這會兒談正事,李廣年麵對著翠花倒是一臉正色,眼神也不亂瞟。
李富貴笑道開懷,掏出契紙往桌上一拍,“店麵我們都買好了,就在鎮內大街上。隻等著選個好日子就開張。”
像木工這類的手藝鋪子大半都在南坊上,不過能開在南坊上的都是經年的老字號。
李家要開木工店,又是李富貴和李長貴兩家合力,必不會隻盤個小鋪麵了事,既然開到了鎮內大街,可見南坊已沒有合適的店麵。
鎮內大街鋪麵種類不如南北坊統一,各式店鋪都有,雜歸雜,但因著是在南北坊外另興起的商業街,最大的優點就是鋪麵大。
李富貴和李長貴家都不差錢,聽這口氣是直接買了間大鋪麵。
楊彩芽瞄了契紙一眼,見鋪麵麵積竟不比食肆小多少,不免咂舌,“李二叔真是大手筆。不過木工店這麼大的鋪麵……是打算做成展示用?”
尋常木工店都是接活做,店頭比較小,隻擺了桌椅供人下單,少有直接做了成品擺滿店頭的,多數是畫了簡單的圖紙或貼在牆上,或製成冊子供客人參考。
李家的木工店要是做成成品展示用的,倒有了點後世現代家具店的風格。楊彩芽一麵說,一麵在心中轉了數個想法。聽楊彩芽一語中的,一直旁坐沒開口的李廣餘和李廣年對看一眼,臉色都亮了起來。
【嘿,微信關注"",有驚喜送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