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早早明明什麼也沒有說,就是對自己笑了笑,廠老板不知怎麼的,看著沈早早那雙乾淨透徹的眼睛忍不住心虛了起來。
摸摸鼻子的廠老板連忙喊了個老師傅過來,按照沈早早給的貨單把貨給配齊了。
“這次你要的貨是五百,看看,沒有錯吧?”老師傅把貨推到了沈早早的麵前。
“沒錯。”沈早早點頭,按這廠子裡的規矩,紅燈籠的造價高,數量不會錯,有質量問題可以來換。而像對聯和福字這種成本比較低的,計算是破損的,廠子裡一般會多給一點點,不會出現少貨的現象。這種情況一旦出現,這廠子以後生意不用做了。
沈早早跟對方一手錢一手貨,銀貨兩訖後,廠子立馬安排人把沈早早的這些貨運到了沈家。
保持著前兩天的步調,沈早早通過零售以及散批的形式,花了三天的時間把兩次進的貨賣得七七八八。剩下的那麼一丟丟,自家用、送人,都挺實在的。
“棗兒啊,你真的不進貨,不賣了?”望了望家裡賣得快乾淨的貨,李梨又問了一遍。
把錢數清楚,整理齊了收進自己的小鐵盒之後,沈早早非常肯定地說了一句:“賣要賣,但不賣這個,換彆的賣了。”
賣對聯和紅燈籠,那些都是小打小鬨賺點小錢錢,接下來她要賣的,才是重頭戲。
“換彆的賣,賣啥?”
“還是年貨。”讓搞的東西比較雜,沈早早乾脆給了李梨一個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