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身上又特彆暖和,我覺得我不用穿那麼多衣服,可以脫掉幾件,多輕鬆啊。不是說過年了嗎,咱家三個人,一人一件新衣服唄。媽,真的,你去試試,這衣服老輕老暖了。”
說著,王明先把身上的棉背心給脫了,隻剩下一件秋衣和線衣,再把羽絨服穿上。
嗯,果然,少了一件棉背心,王明一點都不覺得冷,跟剛才的一樣暖和。
王媽有點不太相信,特意摸了一下兒子的手,嗯,熱乎乎的,王媽這才沒有堅持讓王明把衣服重新給穿回去。
兒子和男人都這麼說,作為一個傳統的女性在自己最重視的兩個大小男人麵前,最後自然就同意了。
這麼一來,沈早早還沒開業呢,就先賣王家三件衣服。
兩件大人的衣服,彆人看不著,可王明走過來的時候,穿的就是新衣服,大家不用問,用自己的眼睛看就夠了。
這個年代,但凡結婚的,誰家沒孩子了。
人家王明都已經穿上了,大家都是同一個胡同的鄰居,除了以前沈家的條件差了一點之外,其他的條件都是差不多的。
正是如此,怎麼人家王明就能穿羽絨服,自家的孩子穿不起嗎?
這種攀比心是非常常見的,王家一下了拿了三件衣服,不少人覺得,這衣服應該不差,不然的話,人家不可能給王明買了一件之後,夫妻倆又來買了。
有了王家的帶頭之後,但凡手裡有點小錢,覺得自家條件沒比王家差的,一件、兩件的,都來沈早早這兒買了。
沈早早還沒出攤呢,生意已經小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