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目前為止,這個壓水反應堆都還沒有出現任何問題,裝置啟動時,該裝置核心溫度的提升效率非常快!”
“不愧是九州科技,聽說當初他們為了開拓海外市場,並且為了不將可能存在的核汙染留在我們大夏境內,主動選擇去找其他國家的核能人才,這也是他們的第一次核裂變實驗,不僅一次成功,而且看來使用了很多我們都沒有的技術。”
“之前九州科技的技術進展都沒有發生在我專注的領域,現在看來,這或許是一種幸運,如果九州科技一開始就進入核能研究領域,恐怕我們現在的核聚變已經可以商業化了。”
大夏官方的核裂變技術,不僅是走在時代前列,而且極為安全。並且大夏官方的核聚變技術,也是每隔一段,就有大突破。
在場這些位教授、院士當中,也有人曾經參與過核裂變與核聚變工程,也是後續跟不上工程進度,才會轉到教育戰線,以求為大夏,為人類培養更多核人才。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眼中的訝然神色一直沒有消退,甚至因為核試驗的進程越來越快,他們就越發感覺驚訝、震驚,甚至是他們自己還未曾察覺的恐懼。
他們曾經“摸著石頭過河”,都有實驗失敗的時候,但是九州科技第一次摸著石頭過河,就走得十分穩當。
如果九州科技一直保持這種研發進度和效率的話……
“核裂變裝置發電,隻要控製技術成熟,就能夠使用核裂變爆炸產生的力量,推動火箭飛行。
你們僅僅是看到核裂變發電的實驗,就如此驚訝,那也未免太大驚小怪了吧。
不過核裂變的前景還是不夠,等到了月球建立基地的時候,沒人監管,就可以主動參與核聚變工程了。
等到核聚變成功,在太陽係內,也就算是有了一定的能源保證了。不知道係統後續還會不會給出反物質引擎,或者躍遷引擎技術?”
顧青在心中思索著。
對於這些位已經退居教育二線的教授、院士們的驚訝,他心理一直都是理解的,而理解的背後,則是不以為意。
隻要控製好進度,不讓這群人覺得自己“其才可誅”,就行了。
顧青在操作間,目錄思索。
劉香君、張天浩等人,卻是眼睛緊盯著麵前屏幕,隻要有任何一個版塊的數據與虛擬實驗采集的數據不符合,他們第一時間就會采取人工乾預進行控製。
而在君方的觀察室裡,賀知否雖然不是核能領域的專家,但在來之前,他就做了不少功課,所以也能理解自己看到的數據,多麼不現實。
而他們這堆人當中,還有“隱姓埋名”的核專家。
“溫度增加的速度太快了,第一回路、第二回路甚至是後續輪機裝置的表現,都比同類裝置的數據提升了有百分之三十,甚至有個彆數據是翻倍增長。
這簡直不可思議,這套控製係統如果應用在核武器上麵,恐怕核武器效率還會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提升。
【釛】元素,he也是核?
九州科技,果然是這個時代精英薈萃之下,最妖孽的公司。而且核危機處理措施並沒有那幾項,在這套程序流程中,有個彆被屏蔽的環節,應該就是核危機處理設備的關鍵節點,一旦出現問題,九州科技的工程師會迅速解決。
不可思議,太不可思議了。”
有著兩套“真實身份”的這位君方核物理專家,一直在心中低呼著“不可思議”。
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將報告交上去之後,上麵的人會不會相信這份報告。
當這個小型核裂變裝置的反應堆核心溫度飆升到六千萬的時候,這些觀察室裡的專家、教授、院士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評價這個裝置了。
一個小型模塊化裝置,在可控核裂變的情況下,居然能夠穩穩當當的將溫度提升到六千萬攝氏度的高溫。
這是不是意味著,隻要給九州科技這群核工程人才足夠的空間和資源,他們能夠把這個可控溫度乾到一億攝氏度去?
要知道,這個溫度已經是研究核聚變的極高溫了。
發電在繼續。
三分鐘……
十分鐘……
二十分鐘。
等到三十分鐘的時候,所有觀察室的顯示屏上都彈出了這麼一段提示文字。
【第一階段實驗結束,反應裝置將會在十秒後開始降溫,七、六、五、四……】
結束了。
夏科院、大夏君方這些部門的專家、教授、高層就好像突然感受到了自己的心臟在跳動一樣。
砰砰砰的聲音,讓他們突兀的回過神來。
“呼……成功了。”
“這要恭喜九州科技了,穩定、安全的核能源,他們掌握了。”
“諸位,這次實驗的報告,我想大家應該沒有其他疑問了吧?”
在完美的核試驗麵前,他們能有什麼疑問?
“稍後我們要和這套裝置的開發團隊溝通交流,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的數據明顯有問題,但不知道九州科技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九州科技可以複刻至少三次,那我願意給九州科技的申請方案給予通過。”
“我還是有太多疑問,這個成熟技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奇怪的數據出現。”
按理說,實驗成功了,考察實驗的專家團隊不去歡呼,這是正常的。
但是顧青沒有歡呼,實驗操作室的眾人也都沒有歡呼。
試驗負責人之一的劉香君,更是在語音頻道裡麵,語氣平靜道:“第一次試驗運行半小時,請各小組,確保所有數據都采集完畢。”
接著,他又換了一個交流頻道,打出了一段特殊加密字符。
這是九州科技內部極少數人能夠掌握的加密語言,通過這套語言,劉香君可以向許多特殊設備、智能機器人下達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