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這一下子采購就把他們幾人借的銀錢給花去了大半。
幾人買好了食材,在趙怡然提議下,又去了一下菜市,竟然遇到那買蓮藕的,又買了近兩百斤的蓮藕,其他倒是再沒見著什麼新奇的食材。
幾人正打算往外走,見一旁豬案上還掛了幾副豬下水,趙怡然就上前幾步,“大叔,有沒有豬小腸賣?”
那賣豬肉的是個肌肉結實的壯漢,見趙怡然一個小姑娘來問,看了她一眼,從案子下麵拿出兩副來,“隻得兩副了,一共六十文。”
趙怡然從袖子裡摸出荷包,數了六十文遞過去,那漢子早就用草繩把兩副小腸係在一處遞了過來。
李氏見她買了這豬小腸,已經知道她要做什麼了。
這些年,他們這邊隻要家境稍微富餘點的人家,殺了年豬總要留些豬肉灌些臘腸,留著開春後吃。
趙家已經有好些年沒有灌臘腸了,先前看到趙怡然買了那一大堆臘腸,花了那老些銀子,她還覺得有些破費。
誰知,轉眼她就已經打算自家灌了。
趙怡然把兩副小腸收到李氏背後的簍子裡,一行人出了菜市,等到上了騾車,趙怡然才跟李氏幾人道,“爹,娘,咱們回頭去下小張屠戶那兒,跟他訂些豬小腸和豬的後腿肉,咱們回去自個兒灌臘腸去。”
前頭的趙振興笑著道,“咋得,今兒那臘腸覺得買虧了?”
“那倒也沒有,咱家現在反正是沒有現成的,就是貴一些咱也得買。我想的是咱們這地兒雖說也有好些人家灌臘腸,可是譚家雜貨鋪為什麼還要從南方進些貨來賣呢?”趙怡然把這問題拋出來,前麵的趙振興沉默了半晌。
他們今兒買的這臘腸可是一百文一斤,按照常理論,一斤豬腿肉灌成臘腸曬乾後差不多能得大半斤臘腸,所以一斤臘腸的各色成本加上人工應該不會超過四十文一斤,照著譚家雜貨鋪這賣價,這臘腸可是掙了一倍有餘。
“應該是口味跟咱這地兒不同。”趙振興一邊趕著車小心避讓著行人,一邊跟幾人道,“你看那譚家雜貨鋪也不過就進了百十來斤,想來也是想著讓人買個新奇,嘗個新鮮罷了。”
趙怡然靠在車壁上,暗自點頭,“爹說的對,這次的臘腸我買的多,一是咱們去趕朱家鎮的集時可以用上,二是我們的回去琢磨琢磨這臘腸的味道,咱們多買些小腸製成腸衣,可以多做幾種口味。
到時不管是自家吃、還是趕集用,要是有那富餘的,咱就是賣給仙客來或是雜貨鋪,肯定要比他們從南邊兒進價還便宜些。”
幾人聽了她這番話,都點點頭。
一旁的李氏道,“回頭這豬肉調味兒的事由大丫來,灌臘腸我來就行,隻要早早地把腸衣收拾出來,這灌臘腸倒是方便的緊。”
趙振興見她們娘倆就著這事兒又開始議論起來,笑著把車往仁濟堂這邊趕。
早上他和李氏隻是買了一大部分香料,還缺了一部分。
這缺了的一部分,原就打算讓趙怡然等會兒再去采買齊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