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琛對著鏡頭展示著拳頭,那裡纏著一圈圈深灰色的強力膠帶。
侄子認得這種膠帶,電影裡人質被這膠帶一貼,接下來就隻能呃呃唔唔等待警察營救了。
最陰險的是,關琛在拳頭的最外麵,還包了一層藝人出門常用的黑色口罩,掩蓋住了整隻手的膚色。如此一來,整條胳膊從肩膀到手指,都被黑色掩護。
“大家學會了嗎。”關琛問鏡頭。
小熊感歎:“太專業了。”
侄子也不得不承認,在下三濫方麵,的確是關琛比較專業。
宅心仁厚,是習武的阻礙,武術並不為拳台而生,每一個殺招都是一個門派的看家本領。然而師父們幾乎都挑“心慈手軟”的弟子傳授一生所學。若是憋著一股狠勁兒玩命練習,這種人師父們反而不敢教全,擔心出事。
拳風能看出品性。
武館有監控,侄子看過了關琛當初踢館的三場戰鬥。
一些犯規的動作,再加上陰毒且下意識的小動作,足夠證明了關琛顯然不是什麼好貨色。
現在到了街頭對戰,關琛更是暴露本色。
侄子呼出一口氣,認真起來了。對付這樣一個普通人,這麼久都沒拿下,已算丟人。
第二次交鋒。
侄子這次換了戰術,打算用他最擅長的摔跤對付關琛。
一個前撲,以挨了兩拳為代價,侄子靠近了關琛。
雙方的手碰到對方的一瞬間,腳底如河底,湧著暗流。
侄子感覺到了來自對麵的力,顯然關琛也懂點摔跤。
然而侄子並不害怕。雖然體量有差距,但摔跤是他的領域。
元朝,外族統治中原,對武器禁令異常嚴苛,尤其對於漢人,更不許習武聚會。
華夏傳統武術,伴隨著冷兵器而生,是軍戶讓武術有了成體係的傳承,蒙元禁止漢人持兵,等於扼殺了武術的傳承,一些流派就此消失。
現在流行的武術,比如形意、八卦、八極,大多誕生於明清,乃新武術流派,曆史不長。
但有一門武術,從秦漢至滿清,在軍陣和民間真正傳承了千年,那就是摔跤。
摔跤無需兵器。
蒙元雖然也禁止民間練習角抵相撲,但禁不掉。“相撲社”“角抵社”一向是百姓娛樂的重要場所,也是民間武人結社自保、掙口飯吃的地方。
清朝時期,“角抵”融合蒙古搏克、滿人布庫,成為“摔跤”。康熙年少,用摔跤手擒獲鼇拜,看到了摔跤的實用,於是設“善撲營”,去和天底下各族摔跤好手切磋練習。
滿清被推翻後,“善撲營”解體,朝廷的官跤,和民間私跤合流,“華夏跤”就此誕生。
到了現代,武術的作用不比槍炮,時局和平,學武不再是一門出路。但為彰顯國力宣揚文化,舉辦奧運的時候,華夏選了華夏跤進奧運項目,華夏跤從此成為國技,有考核,有比賽,有完善的培養機製。
而侄子的摔跤,學自武館二師兄,其祖上是給“善撲營”訓練的高手。在幾萬十幾萬格鬥少年裡麵,他是站在最高處的幾個人之一,十七歲以下,沒有敵手。
……
天,突然跑到了眼睛裡。
關琛發現自己被摔倒了。
------題外話------
大家放心,出了點事,但不會太監的!
今天先發四章,明天還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