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聽罷,沉吟良久,這才說道:“愛卿言之有理,關於崇侯虎之死這事暫時擱置,以後再議。不過他的弟弟,崇黑虎絕對不能放過。必須征討伐之。”
原本若是沒有紂王剛才的話,恐怕朝堂上沒有多少人幫著崇黑虎說話。但是讓紂王這麼一說,崇侯虎是好的,而西伯侯姬昌是壞的,說這些臣子幫著姬昌陷害忠良。雖然經由李仁勸說,他暫時把此事放下了,可是這些臣子們,知道一旦讓紂王找起後賬來,那自家的身家性命屆時可能不保。再加上,崇黑虎在背叛了其兄之後,知道朝歌這邊一定不會放過他,因此也大手筆的收買了一些朝臣幫他說話。
一大臣站了出來,說道:“陛下,北伯侯崇侯虎不仁,崇黑虎奉詔討逆,不避骨肉,真忠賢君子,慷慨丈夫也!古語雲:‘善者福,惡者禍。’天下人恨崇侯虎,恨不得生啖其肉,三尺之童,聞而切齒;崇黑虎擒下其兄,世人無不傳頌其大義滅親之舉。天下人皆知崇黑虎之賢名,人人悅而心歡。故曰,好歹賢愚,不以一例而論也。”
王筀鵀早就想到,崇黑虎不會不在朝堂上找人幫他說話,因此此刻聽了這位站出來的臣子之言,句句皆是褒揚之言,就算用腳趾頭猜也猜出他應該就是被崇黑虎收買的人了。
就在王筀鵀猜度這位臣子的身份的時候,紂王說道:“胡說八道,你說崇黑虎奉詔討逆,那麼他奉誰的詔?討得又是哪個逆?朕怎麼不知道,什麼時候下了這樣的詔書呀?而且北伯侯崇侯虎又是什麼時候變成了逆賊來的?你給朕好好說一說,今日若是不說一個清楚的話,”指著殿中立著的黃澄澄的銅柱,“這炮烙之行除了剛開始煉好之後,用了一段時間,已經好久沒用了,正好拿你來試試炭火,看看這東西閒置這麼久,可有什麼損壞。”
那大臣目光順著紂王所指,落到那黃澄澄的銅柱上,頓時麵色如土,腿如篩糠,聲音顫抖,結結巴巴,說出的話,根本不成句:“回……回……陛,陛……陛下,下,臣,臣剛才……”
坐在座位上,清楚的聽著他上下牙打顫的聲音,王筀鵀不屑的看了他一眼。既然有膽子收了崇黑虎的好處,幫他說話,就該有膽子承受後果,結果,竟然是這麼一副德行。也是,若是品行好的話,又怎麼肯和崇黑虎那樣的人勾連在一起。不同於西伯侯姬昌,其實很多人都看不上崇黑虎的背叛,對其行為很是有異議,所以如果之前紂王沒有多話的話,給崇黑虎論罪還是很容易的。不過現在嗎,因為紂王,事情稍微增加了點難度。
果然不出王筀鵀,在之前幫崇黑虎說話的大臣被紂王擊退之後,一大臣又站了出來,說道:“陛下,北伯侯崇侯虎雖位極人臣,但不修仁德,禍亂朝廷,荼害百姓,重賄酷刑,監造鹿台,惡貫天下,可謂是‘積惡如山,窮凶若虎’。人神共憤,天下人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崇黑虎此舉,不過是為了洗一身清白,以謝天下,雖然有負朝廷,但見賢愚之有分,冒著得罪祖宗猶可之嫌,不敢得罪天下人,為萬世人之切齒,可見心有百姓。畢竟,崇侯虎之行為,縱有孝子、慈孫,不能蓋其愆尤,所以崇黑虎才做出寧可至冥下請罪於父母之舉,為的不過是不過是保留崇氏一脈,不至絕宗滅枝也。”
王筀鵀冷笑道:“保留崇氏一脈,不至絕宗滅枝?不知道崇黑虎保留的是崇氏的哪一宗,哪一枝?”不等那臣子回答,她繼續說道:“我聽說,當日崇黑虎可不僅僅是把哥哥崇侯虎綁縛給西伯侯姬昌,連同崇侯虎唯一的兒子崇應彪一並綁了起來,送了過去。西岐那邊收了他這麼大的禮,自然要回報一二,所以不僅把崇侯虎殺了,連其子一並要了其性命。”
“崇侯虎這一脈的男丁死絕,僅留下其原配妻子李氏並其女兒。本來崇黑虎想讓西岐一並將其發落的。但是西岐那邊不肯沾手,並非常狡猾的向其言道:‘另兄積惡,與原配妻子無乾;況且女生外姓,何惡之有。君侯可將另嫂和另侄女分為彆院安置。衣食之類,君侯應之,無使缺乏,是在君侯。’,為崇黑虎對崇侯虎的妻女的安置提出了一個好建議。”她冷笑連連,反話正說。
“西岐這邊確實表示了對崇侯虎遺孀和幼女的慈悲之心。”王筀鵀特意在“確實”和“慈悲”二字上加重了語氣,“那崇侯虎果然依言行之。隻是那安置嫂子和侄女的彆院門外有兵丁把守,據說是擔心有那怨恨崇侯虎的人,遷怒到她們身上。為了她們的人身安全,所以才派人看守,以保證他們萬無一失。”
王筀鵀臉上露出一個譏諷的笑容:“可惜,因為崇侯虎之惡而向她們尋仇的人沒來,她們反倒在彆院裡先被活活給餓死了。至此,崇侯虎這一脈的血脈全部斷絕。”
這話一說出口,下麵的大臣臉色頓時為之一變。他們都不是傻瓜,自然看出這是崇黑虎的手段。他們對崇黑虎對崇侯虎這一脈斬儘殺絕並沒有什麼異議,換了他們在那個位子,估計也會這麼做。斬草除根,不留後患是對的,但是他的手段未免太狠,太急了。想要崇侯虎的妻子和幼女死的辦法有無數種,不管哪一種都要比被餓死來的好。而且這種做法頗為不智,和他之前的“賢明之舉”相悖。
王筀鵀將諸位大臣的臉色儘收眼底,說道:“崇黑虎背叛其兄,根本不是什麼大義滅親,為天下百姓著想,完全是為了一己私利,因此才會一接任北伯侯之位之後,不僅不向朝廷朝貢,對朝廷的調宣一概置之不理,並且鼓動北方地方不服朝歌。”
目光落在武成王黃飛虎身上,“如今崇黑虎擅殺其兄,並將朝廷頒賞的爵位當作自家所有,而且鼓動地方反叛朝歌,種種悖逆之舉,罪當誅戮。昔日聞太師率兵平叛東靈王,在走之前,曾和武成王言道:朝綱無人,全賴將軍。所以還請武成王不辭辛苦,率兵前往崇城剿叛除奸。事在燃眉,請武成王儘快帶兵上路。”
看了身旁的紂王一眼,見他對自己的指派沒有異議,繼續往下說道:“至於所率兵馬,可在禦林軍中抽調。所需糧草,朝歌將會儘力籌措一部分。不過武成王也知道,朝廷現在情形如何。剛好,之前議到關於西岐懲罰一事,我想著,就罰沒西岐一些糧草好了。回頭讓姚大人往西岐那裡傳遞文書,想來西伯侯姬昌不會不答應的。事急從權,屆時,就由武成王直接和西岐那邊交接好了,就不用再經過朝廷這麼麻煩了。”
本來,王筀鵀以為武成王黃飛虎早就被蘇妲己逼反,投奔到西岐那邊去了呢。結果她這趟回來,發現黃飛虎還在朝堂,很是意外。她不知道是自己記錯了時間,黃飛虎投奔西岐的時候,姬昌已經死了。還以為是蘇妲己忙著其它的事,沒顧得上這頭呢。
不過對於早就知道黃飛虎一家會是西岐的人,並且在封神榜有名的王筀鵀來說,並不介意趁著他還在朝歌的時候,將他的價值利用到極處。所以在征討崇黑虎的人選上,她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他,再沒有第二個人選。
在一開始知道黃飛虎還留在殷商這邊的時候,王筀鵀不是沒起過將黃飛虎留在朝歌,絕了他投奔西岐的心思,但是最後想了又想,到底放棄了。一則,黃飛虎雖然要比其他人忠心殷商,但是因為他日日呆在朝歌,將紂王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儘收眼底,心涼了,對紂王的失望,讓他到底比不上聞仲這樣寧肯死,也不肯投向西岐的臣子,以至忠心終究是差了那麼一點。
二則,從黃飛虎因為妻子和妹妹之死,而一怒之下反叛,投奔西岐,可以看出他有的時候,頗有點感情用事。他的長子黃天化乃是清峰山紫陽洞,闡教清虛道德天尊的弟子,等到西岐和殷商打起來的時候,一定是站在西岐那邊的。若是雙方對陣的時候,他因為對兒子的感情,於陣前投敵,還不如就這麼投奔西岐了呢,畢竟那樣的話,影響會小一點。
三則,黃飛虎不僅僅是殷商這邊的重臣,他投奔西岐,影響深遠,而且他過去之後,縱使空有尊位,而沒有實權,但是也得把他高高供著。這樣一個人,如果他的命運軌跡發生了變化,王筀鵀擔心會引來那些大能們查探,從而暴露了自己。
所以她思前想後,到底放棄了將黃飛虎留下的想法。不過既然不能留下,那麼也不能讓他順順利利的往西岐去。所以崇黑虎這事,就是她給他挖的一個坑。西伯侯姬昌扶起來的人,他率兵征討,把人給抓了,等於是打姬昌的臉。雖然因為兩邊分屬不同陣營,各行其是的緣故,但是西岐的人未必個個都是大度的,所以他投奔西岐之後,日子絕對不會像原來那樣順利。
再者,還有,眾所周知,打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打的就是後勤,直白的說,就是糧草。這次黃飛虎征討崇黑虎,一部分糧草要由西岐出。而王筀鵀又看似給了他便利,讓他不用經過朝堂,直接和西岐交涉就好了。
作為將軍,沒有人喜歡打敗仗,所以黃飛虎一定會竭力讓自己的手下吃好,那麼他在和西岐交涉的時候,不管他和西岐之前的關係多好,涉及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一定會竭力爭取最大的數量。隻是這會兒黃飛虎從西岐手中要的糧草越多,等他投奔到西岐之後,日子越不好過。
雖然朝堂上,除了武成王黃飛虎之外,還有不少武將在列,但是除了領兵在外的聞仲聞太師之外,黃飛虎是武將中的第一人,他們調兵遣將的本事皆不如他。這一點,所有的朝臣,連同紂王都知道,因此在王筀鵀點了黃飛虎的名之後,沒有一個人對這一決策有異議。
黃飛虎對自己率兵出征倒是沒什麼想法,隻是對王筀鵀點名,任命他為主將,擔心她居心叵測,不懷好意。不過在她的一句“如今乾戈四起,多方作戰,朝廷迫切的希望此戰速戰速決,免得多耗錢糧。”的解釋下,打消了疑慮,因此這事就這麼定下來了。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王筀鵀用他,確實彆有居心,不懷好意,不過針對的是他的未來,而不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