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她們姐妹做先生的這位秀才,也隻不過是農家書生,考了十多年的進士,永遠是一個秀才,總不能一直讓家裡人出錢給他考。
先生已經娶妻,也已生了一雙女,聽說葉家請先生,來應聘賺錢補貼家用,到了晚上回家還是繼續旳讀書,沒有放棄考的進士的夢想。
先生是隔壁阾村人姓陳,陳先生早出晚歸,兩條村子相隔不遠,這份工作讓他乾得很安穩,一個月還有八天休息,教書的時間,上午一個半時辰,下午一個半時辰,這樣好的工作他乾的非常有勁。
陳先生每天午餐都在葉家吃,還有一間小房讓他在午睡一下,他會利用午睡的時間,給自己看他喜歡看的書。
一個如此用功的先生,葉家人對他也不薄,在他每天傍晚回去時,家裡有新鮮的瓜果,都會讓他帶一點回去給家人吃。
陳先生下午教導的是三字經,還讓學生們理解裡麵的意思,安排功課讓她們寫字。
先生解釋的人之初性本善,讓學生們理解裡麵的意思。
陳先生的學生有葉家的五姐妹,還有葉淑珍,她們的讀書聲,葉家院子外麵的牆外,也有一些孩子在偷聽。
這麼大的一條村,隻有財主的孩子會進私塾讀書,還有像葉家這種請先生教導的,其他的孩子也能吃飽就不錯了,平常他們幫父母上山撿柴,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葉家現在讀書的時間裡,有些孩子盼望讀書,卻不敢進來葉家,隻敢在院子外麵聽讀書的聲音,跟著讀書。
陳先生教導的三字經,讓他們明白,原來孝道尊敬長輩,尊老愛幼,人們的本性生出來本來就是善良的,會不會成為壞人?
這完全是外界的環境,或者是被人影響的,做一個好人,老實本分的好人,千萬不能做一個人人垂罵的壞人。
村裡的孩子不敢進葉家院子跟著學,其中的一個原因是賴氏嫌棄他們進來會趕人,孩子們也有自卑感,他們的父母有的有錢卻沒有想讓她們讀書的心思。
更多的是沒錢,孩子們向往,隻會偷偷的在牆外聽。
布神村能去乾兼職活或者進廠乾工人的人家,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已經能讓家裡人吃飽飯。
農民能生養,多子多福,就算前麵的生出來養不活,後麵的還是繼續的生。
在沒有高科學的古代,更沒有計劃生育,有的人生了十多個孩子,卻隻能養活幾個。
人們現在的意識,隻要孩子能吃得飽養的壯,有人就會有物,想讓孩子讀書談何容易?
如果隻是認識幾個字的話容易一點,有的家庭已經計劃著再奮鬥一兩年給家裡的男孩子讀書。
卻沒能想要供一個讀書人,供一個讀書人談何容易?
葉詩琪在先生教導這麼簡單的三字經,她很多時候都在神遊。
她這個小人兒呆呆的樣子,隻有一歲多的孩子,陳先生也沒理會她,這個小孩的聰明勁,他已經見識過了。
陳先生剛來應聘的時候,說要他的學生必須要懂得兩個字,這是最低的要求,他覺得如果教一些男孩子還好一些,教的卻是女孩。
剛來時感覺到有點失望,也見證了李氏生兒子,可這剛出生的小娃娃也不能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