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穎的記憶裡,辣椒貌似是17世紀才傳入中國的,不知為何,這個時代就已經有辣椒了,不過在這裡,辣椒普及的時間也才三四年左右,所以花樣比較單一,冬天就隻有乾辣椒,炒菜的時候加進去,味道真的不咋樣,像辣椒粉,辣椒麵,剁椒,泡椒啥的根本沒有,羅穎覺得自己又找到了一條生財之路。
因為這鹵味生意是和李家合夥做的,那麼羅穎收購辣椒要做辣椒粉一事,事先肯定要跟他們說一聲,這也是對他們的尊重嘛!
李家對辣椒粉,剁椒還有撲辣椒也很有興趣,其實主要是相信羅穎,所以也積極配合收購辣椒。全福這個吃貨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嘗一嘗用這些東西做出來的美味佳肴了!
上午的時候,村長敲鑼打鼓在村裡宣傳一番,說劉一帆和羅穎大量收購紅辣椒,一斤兩文錢!
這番宣傳,村裡一下子炸開了鍋!
有些村民還不放心,不少人特意跑羅穎那裡去問了問,得知事情千真萬確後,村民們又一個個到自己菜園裡把紅辣椒摘了送到羅穎這裡來賣,甚至已經決定,以後家裡炒菜就不要放辣椒了,留著賣錢!
不少村民也好奇,羅穎買這麼多辣椒要乾啥,羅穎一家子和李家都口風緊,村民幾次三番正麵側麵的打聽,都被搪塞過去,搪塞不了的時候,就說研究新鮮吃食,至於其他就打著哈哈不說了。
辣椒隻是調味蔬菜,村民們也不會種很多,所以又在村裡發動群眾力量,與劉李兩家交好的婦人,又跑回娘家,讓娘家人也跟著賣辣椒,想著能攢幾個銅板是幾個銅板,又靠著他們這一宣傳在周邊的村子裡也開始收,價格一樣,沒到兩天就收了六十多斤紅辣椒,這批貨羅穎打算弄成辣椒粉的,所以劉一帆去縣城采購的時候,還讓他去打鐵鋪訂做一個錘罐,其實就是一個圓柱形的鐵罐,曬乾的辣椒放在罐子裡,中間有個錘子,通過上下拉動,把辣椒錘成粉,這個東西在農村,即便是二十一世紀還是有不少家庭在使用。
“娘子,那個錘罐有點貴,要一兩銀子一個,我定製了一個,交了二百文定金。”劉一帆回來,就把情況告訴羅穎。
羅穎知道這玩意做下來,肯定不便宜,因為鐵實在是貴,不過乍一聽要一兩銀子,還是倒吸了口氣,真貴!
劉一帆又接著說:“我跟城南糧油鋪子也談好了,咱們往後要用的醬油和鹽,量都大,都從他那兒買,可以便宜,今天買的這些,就少收了三十文,三伯爺也說,以後豆腐乾給咱五文錢兩斤。”
“這樣一來,咱們成本就降了,花生怎麼賣的?”
“花生在糧店賣五文一斤,不過我覺得明年咱們可以自己種,或者從村裡收,村裡收比外麵糧店便宜。”
“那這鹵花生咱起碼要賣十文一斤才行,先試試,看好賣不好賣,再說吧!”
“那我先把花生剝了。”劉一帆說完就找了個簸箕,坐下來剝花生。
“我們一起剝。”
然後兩個人就坐在門口,一邊聊天一邊剝花生,十斤花生很快就剝完了。
“英子,剝花生呢!”
“剛剝完,嬸子有事嗎?”
來的人是村東頭的桂蘭,也是村裡有名的八卦頭子,羅穎起身,招呼她坐,劉一帆也喊了聲“嬸子”,然後把花生仁裝起來,把地上的花生殼裝起來,拿到夥房,一會兒當柴燒。
“瞧你們這倆孩子,家裡收拾的可真利落!”桂蘭左看看右瞧瞧,笑著誇讚著。
不過這笑容頗有討好的意味。
“哪有嬸子您勤快啊!”
“你這張嘴可真會說話!我剛從娘家回來,聽大家說,你這收辣椒,現在還收不?”桂蘭道明來意。
“收啊!有多少收多少,一斤兩文錢,市場價!”
“那你給稱稱,嬸子這裡有多少?”說完,桂蘭吧自己拎來的紅辣椒遞過去。
劉一帆拿了稱,稱了下,“一共三斤半,給您七文。”
桂蘭接過錢,忽然輕輕地告訴他們:“我跟你們說,劉水田夫妻倆現在也在五豐鎮賣衣裳,搶你們生意咧!”
劉水田居然賣起了衣裳!
這是劉一帆和羅穎沒有想到的。
“這劉水田一家也真是,太不厚道!”桂蘭一臉正氣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