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不同的水稻一起種。”羅穎說,“具體我不是很清楚,容我想想。”
這裡的稻種就是自己今年豐收的稻穀預留出來的穀子,所以種出來的水稻又差又少,羅穎隻知道袁老先生研究出的雜交水稻產量很高,卻不知道那個稻種具體怎麼弄!
因為在現代種田,稻種都是買的,所以她沒見過稻種怎麼種出來的,明年隻能按自己的理解來實驗,看能不能成。
“少爺,少夫人,外麵孫媒婆來了。”洪氏進來說道。
“不見!沒空!”羅穎快被這些做媒的煩死了!
“好的,我這就去打發她走。”洪氏說完,就退出去了。
“娘子,咱們明兒去莊子上住幾天,順便看看外爺和大舅他們在那裡種植的大棚蔬菜進展如何了?省的你心煩。”
今年把大棚種植的時間提前了,上個月初,肖家二老還有肖大樹兩口子就去劉一帆買的莊子上種大棚菜去了。
“算了,不去看,我先把鴨絨羽絨服和鵝絨羽絨服弄出來再說,馬上天就要冷起來了,早點把羽絨服做出來,今年冬天咱們還能大賺一筆。”羅穎說。
羅穎自從說了要用鴨毛鵝毛,劉一帆就早早的去了信到府城讓佟奕峰和尹震幫忙收集,這次回村彆的東西沒帶,帶回來了幾*袋的鴨毛鵝毛。
自家是開酒樓的還賣鹵味,用的鴨子多,鴨毛好收集,就是這個鵝毛有點難。
“娘子,那鵝毛太少了,鬆山縣、府城、興隆縣、五豐鎮攏共才搞來這麼點鵝毛,你要是想賣那什麼鵝絨羽絨服,我看咱們還要多養點鵝才行。”劉一帆說。
“等我先試試,能做成,你再去安排養鵝的事兒。”羅穎說。
“嗯。”劉一帆應聲道。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羅穎投入到了羽絨服的研製當中。
到了九月底,第一件羽絨馬甲終於問世了!
這第一件羽絨馬甲,當然是屬於劉一帆的,不過現在還不到穿這個的時候,劉一帆穿了下就覺得熱,保暖效果果然不是吹的。
緊接著,羅穎又把如何處理羽毛的工序交給工人,開始批量生產,不過因為羽毛有限,今年在這個上麵想掙大錢還是有點難。
那麼點鵝毛,最後做了四件長款鵝毛羽絨服,三條羽絨褲,兩件鵝絨馬甲,其中皇上和太子、劉一帆各一件鵝毛羽絨衣和鵝毛羽絨褲,羅穎一件鵝毛羽絨服,小煜兩件鵝絨馬甲,就沒了。
東西做出來了,第一時間劉一帆給京城去了信,還把屬於皇上太子小煜的羽絨係列寄過去,並且還派了兩個已經會處理鴨毛鵝毛的工人去京城。
與此同時,還去信給尹震,讓他通知各縣擴大鴨、鵝的養殖,朝廷會解決銷路。
今年因為劉一帆家裡生意的擴張,附近的幾個村子都富了,但是稍微遠點的日子還是慘不忍睹,於是在第一時間派人召集了各個村子裡的村長開會,鼓動他們帶領村民養鴨養鵝養豬養魚,到時候朝廷解決銷路。
這麼一來,如今的這個皇帝在老百姓心裡形象高大了,整個湘南府都是喜氣洋洋的氣氛,老百姓也對未來充滿信心!
時間不知不覺已到了十月,天氣涼了,臘製品的生產也要提上了日程。
在劉順發兩口子悉心照料下,正月裡開始喂養的幾十頭豬崽子,現在已經長成了大肥豬,可以出欄了!
不過村長還有家裡的這些老人都覺得殺養豬場的第一頭豬應該放個鞭炮慶祝下,然後幾個有股份的家庭好好的大吃一頓,然後再宰殺其他的去賣!
然後,
肖大年和黎珍的好日子就要到了。
肖家婆媳二人先從莊子上回來開始籌備起來,這次吃酒的客人肯定會很多,所以就沒去酒樓辦酒,還是決定在村裡辦,村裡辦更熱鬨。
肖家婆媳二人先從莊子上回來開始籌備起來,這次吃酒的客人肯定會很多,所以就沒去酒樓辦酒,還是決定在村裡辦,村裡辦更熱鬨。
肖家婆媳二人先從莊子上回來開始籌備起來,這次吃酒的客人肯定會很多,所以就沒去酒樓辦酒,還是決定在村裡辦,村裡辦更熱鬨。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