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1 / 2)

農門錦繡 麵包西施 5493 字 10個月前

趙家條的村民除了趙偉父子三人,其他老老少少一共五十六口,今年他們的已經顆粒無收了,還要挨到明年秋收,這麼長的一段時間,劉一帆不可能一直接濟,於是劉一帆跟陳縣令溝通好,破廟附近的地就撥給他們讓他們在那兒安家,劉一帆出錢派人幫助他們在破廟附*地基蓋房子,並且給他們安排好了活計,女的可以縫衣裳掙錢,男人可以上山砍大柴賣到劉一帆廠裡,天冷了後,臘味什麼的也需要大量人手,到時候不愁日子過不下去。

事情本來安排的妥妥當當,趙家條的人將劉一帆奉為青天大老爺,口口傳頌。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五豐鎮與合興縣接壤,越來越多的流民湧進了五豐鎮,然後他們聽說了劉一帆的義舉,紛紛求助而來求劉一帆救他們一命。

一下子,難民就達到了四百人之多!

“關於合興縣的災情,難道朝廷沒有一點措施嗎?”

“我聽陳縣令說,合興縣災情重大,合興縣的糧食因為合興縣令轉移不及時,都被大水衝了,現在從各縣調派糧食過去,也沒有那麼快。”

這年頭不想現代交通發達,信息傳遞快捷,災情發生後,要上達天聽,還要等皇上下令,一來一去可能小半個月過去了,老百姓哪裡等的起?

劉一帆解釋道,“我已經給尹大人去信了,這裡來了這麼多流民,沒道理朝廷不管。”

劉一帆雖然是官,但是終究不是負責這一塊政務的官員,少部分人他可以自掏腰包,現在幾百人,前期他們蓋房子置辦簡單家什,還有生存下去的糧食,這都需要錢,不僅是筆大費用,更主要的是這事兒得讓尹大人這個在其位的領導去謀其政,劉一帆隻能協助,不能越俎代庖。

災荒不解決好,日子也太平不起來,而且這四百人的就業也成了問題,沒有田地沒有錢糧,沒有活乾,如何堅持到明年?

如何安置四百流民,上麵的通知還沒下達,劉羅兩口子也不忍心看著四百個人活活餓死,便安排了人施粥。

這時候以薑寶蓮為首的縣城上流圈子的女眷們,一個個慷慨解囊,捐衣物捐銀兩的,靠這些捐贈足以讓這四百人重建家園。

這時候攢官聲的好機會,陳縣令親自帶人到了破廟那兒,安撫難民,然後命人與他們一起重建家園。

於是,這四百人和趙家條的人就在破廟那兒定居下來,形成了一個新的大村莊,被稱為好運村。

這兒的老百姓覺得自己逃難至此,遇上劉一帆和陳縣令的這樣好官,是他們好運。

京城。

“合興縣的難民流落至興隆縣,得興隆縣令及經濟使的幫助,這四百五十六個人終得以妥善安置........好啊好!哈哈哈.........”皇帝看著尹震的奏報,龍心大悅。

暖閣裡幾位大臣麵麵相覷。

皇上繼續道:“真是朕的好臣子呀!天下都是這樣的百姓父母官,天下真的是太平了。”

“我等不才,願為皇上分憂!”眾大臣跪拜叩首。

“眾愛卿平身吧!”皇上說,“這次陳濤和劉一帆確實功不可沒,該賞!”

這時候太子站出來說:“父皇,兒臣有一提議。”

“是何提議?”

“陳濤和劉一帆有功該賞,兒臣記得吳川府知府還有空缺,不如讓讓陳濤調任吳川府知府,至於劉一帆.........”

吏部尚書生怕皇帝父子倆給劉一帆升官,連忙站出來:“太子殿下,劉一帆還未........”

皇上打斷道:“劉一帆還未有功名,不過此人有仁愛之心,能替朕分憂,實屬難得,就賜他三百金吧!合興縣令沒有及時轉移糧食導致不能及時開倉放糧,是過,有功該賞,有過自然該罰,這次興隆縣縣丞之女能牽頭為這些難民籌措衣物和資金,實屬難得,賜她玉如意一對,薑縣丞教女有方,就讓他任興隆縣令!”

“那合興縣令又由誰擔任呢?”

“父皇,這合興縣丞倒不失為一個好官,不如就讓他擔任縣令。”

............

暖閣裡的事情,還沒有這麼快傳到興隆縣。

此時,劉一帆兩口子正在想辦法如何讓更多的人有就業機會。

羅穎絞儘腦汁,把現代的吃的用的想了個遍,最後還是沒個頭緒,直到有一天羅穎被三個孩子折騰壞了,才想到幼兒園遊樂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