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趙夔登基後,彭越不告而彆,當然,連重生的顧鸞,死前都沒機會聽說此事,整個皇宮,除了隆慶帝與趙夔,沒人知曉彭越的真正身份.
從京城到邊關,大軍急行了半個月,抵達邊疆時,趙夔那白皙如玉的臉,曬黑了一層。
顧崇嚴嘴上說的狠,但他也不敢一下子就將賀山、趙夔丟到最危險的前線去,而是逐步曆練,他專心統籌大局,派了兩個手下盯著賀山、趙夔的表現。
賀山身強體壯,在禁軍的時候功夫練得也很紮實,能一人同時抵擋三個遼兵。
趙夔學的可不是禁軍上戰殺敵的那幾招,隆慶帝為兒子們分彆安排了內家、外家高手為師,趙夔內外兼修,彆說普通的遼兵,就是遼國大將也未必是他的對手。
因材施教,顧崇嚴迅速提拔趙夔為將,開始教導趙夔行軍戰術。
寧王英勇善戰的名聲,漸漸在邊疆傳開了,就在顧崇嚴開始對趙夔改觀,覺得這個頑劣表侄或許能改邪歸正的時候,趙夔突然做了一件震驚兩軍的大事!趙夔領兵圍剿遼軍一支五千人的軍隊,遼兵不敵,戰死兩千投降三千,至此趙夔已經立功,收繳三千俘虜便可,但趙夔卻命手下士兵先砍斷那三千遼兵的雙腳,再全部坑殺!
殺人不過頭點地,趙夔這般虐殺俘虜,就算大周這邊的將士,也覺得心寒。
顧崇嚴很生氣,趙夔這一虐殺,消息傳到遼國,定會激起遼國軍民的血氣,如此一來,大周滅遼計劃將遇到更大的阻力。
“你跟誰學的這一套!”
此時已經是大周與遼交戰的第二年,顧崇嚴親手教導趙夔兩年,兩人之間已經有了師生之誼,關係越近,訓起來人就越沒有忌憚,趙夔一進來,顧崇嚴就劈頭蓋臉地斥責道,虎眸瞪得老大,仿佛趙夔一句話說錯,顧崇嚴便要吃了他。
趙夔漠然道:“他們殺了我的親兵。”
此役中,趙夔的一個親兵被遼軍殺死。遼兵用刀,趙夔的親兵與人交戰時,另一個遼兵從一側偷襲,大刀直接掃過親兵的雙腿。趙夔親眼目睹那一幕,因此才有了後來的虐殺。
顧崇嚴難以置信地看著對麵的少年王爺。
十六歲的趙夔,體格修長挺拔,肩膀也寬闊了起來,穿上鎧甲就像一個大男人了,但,便是顧崇嚴這等老將,聽到三千遼兵被虐殺都大驚失色,而下令虐殺的趙夔,神色平靜地就好像他隻是碾死了三千螻蟻。
那是一種刻在骨子裡的冷漠與殘暴,即便是以報仇為名,也不該如此輕視生命。
顧崇嚴覺得可怕,也替趙夔可悲,有果必有因,趙夔的幼年,太苦。
“王爺,你這樣下去,終究會害了自己。”以表叔的身份,顧崇嚴目光複雜地道。
隆慶帝對趙夔的偏愛是把雙刃劍,隆慶帝活著,這把劍為趙夔所用,趙夔可以為所欲為甚至不將皇後、太子看在眼裡,但,一旦隆慶帝駕崩,太子就有無數理由光明正大的處置趙夔,還不用背上殘害手足的青史汙名。
趙夔無動於衷,直視顧崇嚴問道:“還有彆的事嗎?”
少年冥頑不靈,顧崇嚴疲憊地搖搖頭,叫趙夔下去了。
接下來,趙夔立了很多戰功,但幾乎每次戰功,都伴隨著凶名,很快,就連遼軍都把趙夔看成夔獸轉世,私下議論,都用夔獸指代大周的寧王。戰報傳到中原,百姓們沒有誇讚寧王立功的,反而都被寧王的殘忍手段嚇到了,誰家的孩子不聽話,爹娘說聲“寧王”來了,那孩子立即乖巧起來。
兩國交戰三年後,遼帝實在怕了聯手而來的顧崇嚴與寧王,投降乞和。
隆慶帝本想繼續打,但三年征戰下來,朝廷損耗太大,確實需要休養生息了,再加上隆慶帝實在太思念他外出三年的凶獸兒子了,便接受了遼帝的投降。
顧鸞九歲的這年臘月,顧崇嚴班師回京。
承恩侯府一片喜氣洋洋,全家上下早早就聚在前院等待了。
蕭老太君摟著三歲的小曾孫莊哥兒,一邊盼著嫡長孫歸家,一邊感慨道:“崇嚴一走就是三年,我們莊哥兒都會跑會跳了,卻連親爹都沒見過呢。”
莊哥兒仰著腦袋看曾祖母,不是很懂曾祖母在說什麼。
顧鸞在一旁看著,心裡偷樂。
哥哥小時候淘氣,弟弟比哥哥有過之而不及,而且臭小子特彆膽大,以後父親教訓弟弟,弟弟還敢頂嘴,說什麼“都怪我三歲前你不在家,沒爹教我,我才變成這樣”,把父親氣得,差點打斷弟弟的腿。
正想著,小丫鬟興高采烈地跑過來,說侯爺回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