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6章 約談三大運營商
“至1994年,為了規範各公司各種形式的員工持股計劃,政府出台《國有企業內部員工持股試點暫行規定》。但由於一些地方出現了內部職工股權證的非法交易,上麵要求立即停止內部職工股的審批和發行。
雖然這是針對國企,但我一看形勢也不太對,於是開始了股權結構改製。97年我們公司高層赴美考察期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製度,一種名為虛擬股的激勵製度進入了他們的視野。他們覺得這種方式很好,就給帶了回來。
然後經過了長達3年之久的不斷審核和改良,終於經過政府批複同意,在01年7月,我們公司的股東大會通過了股票期權計劃,推出了《虛擬股票期權計劃暫行管理辦法》……”
劉博打斷任掌門道:“任總,您說的這些我在網上看過了,我想請教的是您如何通過手中那麼一點點的股份控製公司呢?”
任掌門笑了笑道:“劉總,網絡上的跟事實說不定也有一定的差距,我就簡單的說一下吧!”
劉博點了點頭後,任掌門繼續道:“因為我們不是上市公司 ,我們公司的虛擬股體係沒有公開市場的價格體係參照,而是采取的每股淨資產的價格,相關淨資產的計算參照四大審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公司的審計報告。但具體的計算方式並不公開,即使公司的高層員工也不得而知。
推出虛擬受限股之後,公司員工所持有的原股票被逐步消化吸收轉化成虛擬股,原本就不具實質意義的實體股明確變為虛擬股。公司股票在虛實之間的悄然轉換,意味著我們在治理結構上已經從一家號稱全員持股公司變成由兩個實體股東所控製的公司。
其實說白了,這就是更近乎於一種分紅激勵和融資手段,並沒有什麼特彆的。我個人認為暢想科技資金充足,完全沒有必要效仿!至於分紅激勵,這就更不需要了,暢想科技的福利在全球敢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雖然大家都在紛紛效仿,但是口袋尷尬,所以很長時間內是沒有公司能夠像暢想科技對員工如此慷慨的。”
然而這時候,劉博突然想到了一些事情,他印象中的華為真正改變應該是今年年中左右。華為公司的兩位資深員工將華為給告上法庭。原因之一就是,華為公司是根據雙方合同中約定的以每股1元的價格,而不是以每股淨資產價格回購股票。兩位員工還認為,華為所用做增資的應付紅利中也應有自己的利益,他們應按照同股同權的原則享有股權的增值。
但因為華為員工與華為公司所簽署的《參股承諾書》中明確規定,員工辭職或因違反公司的規章製度被辭退等喪失持股資格之一的情況時,需要將所持股份以原值退回公司。這一規定有違於公司法規定的同股同權原則。最終,深圳中院和廣東高院判兩位員工敗訴。
之後華為才成立深圳市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為控股)成立,任掌門持股1.0708%,華為公司工會持有餘下的股份,成立同時,華為公司工會就將所持股份全部轉給了華為控股有限公司。
虛擬股製度下,持股員工的權利僅限於分紅和股價增值收益,不涉及產權,而掌握實際權力的是華為控股股東會。在涉及華為控股增資擴股、分紅和人事任免等問題時,其股東會議曆次隻有兩人參加――任掌門和孫亞芳,他們才是華為控股真正的兩家股東的代表。
想到這些,劉博也就明白了任掌門如何通過這麼一點股份來控製公司。不過,任掌門的話也提醒了劉博,暢想科技不需要融資,隻是分紅激勵的話,拿出公司每年淨利潤的一部分來獎勵就好了,剩下的問題就簡單很多了,隻要和倪廣南商量一下,拿出多少來獎勵和如何分配獎勵就好了。
吃過飯,劉博一個電話,把四大運營商的負責人加上目前所有設備的唯一供應商中興的負責人給約了出來,劉博也讓任掌門參加了!
老地方包間內,劉博直接提出讓華為加入4g設備生產安裝供應鏈。
除了暢想通訊之外的幾家負責人都表現的不太情願,他們紛紛表示,可以讓中興多建設分廠來滿足需求,不希望華為這個‘外人’進入來瓜分蛋糕。
從暢想通訊成立之後,三大運營商就處處針對暢想通訊,給的號段都是沒有人會用的,後來還是劉博通過老董的關係,給暢想通訊爭取了幾個號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