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0章 準備到達天竺國(2 / 2)

吾乃大皇帝 子木 9123 字 2個月前

李恪站在岸邊,拿著望眼鏡看著前方,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終於來了。”他微笑的說道:“我看見母親了,我看見母親了。”

“在哪?在哪?我也看,我也看。”李愔趕緊拿起了手中的望眼鏡看向大海上。

心情,萬分激動。

大海上。

船正在緩緩的向前而來,而在船頭上站著不少的人。

他的眼睛在李世民的身上掃過,然後在左邊的身影停了下來。

那是自己的母親,楊妃。

這個世界上最高貴的人。

天生的氣質,讓她在眾天妃之中特彆的顯眼。

李世民的天皇,長孫皇後是天後,其餘的妃嬪就是天妃。

“真是沒有想到,天皇陛下也已經老了啊,已經不再年輕了。”看著望眼鏡之中的人,蕭銳不由的歎息了一聲。

整個大唐,他最害怕的人不是自己的老爹,而是這位天皇了。

畢竟自己娶了他的女兒,平時見到他,就感覺自己好像是搶走了他的東西的小偷一樣,戰戰兢兢的。

這麼多年,還坐著被他責罵的噩夢呢。

當初來這裡,自己可是偷跑出來的,估計他應該很是憤怒吧。

“準備迎接天皇天後以及諸位天妃。”李恪傳下命令,眾人趕緊準備了起來。

很多人一見到天皇就以為這個是隔壁村村長的專用稱呼,其實這是不對的。

天皇這個稱呼在遠古的時候就有了。

遠古時期有天皇氏。

天皇氏,三皇之一,五龍之首,開天辟地後第一代天下君主。

姓望,名獲,字文生。彆號天靈、防五、天霧、天尊、元始天王、中天皇君。

共有兄弟十二人(一說十三人)其中一人發明了數字,當然這個數字不是阿拉伯數字,而是華夏數字,一二三四五之類的,之後又發明了天乾地支,為人推為皇。其餘兄弟十二人帶領部眾各占一方,立國稱皇,各傳國一萬八千年(一說二萬八千年)。

《易緯通卦驗補遺》:“天皇氏之先,與乾曜合德”。案:此言天皇氏祖先與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極為崇高。

明代文獻《三命通會》:“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繼盤古氏以治,是曰‘天靈’,淡泊無為而俗自化,始製乾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

天皇氏,古文獻均稱天皇氏始製乾支。在上古時代,“天”指高無上;“皇”像太陽一樣光輝燦爛的意思;氏,用來稱呼帝王貴族等

所以“天皇氏”的意思是:像太陽一樣光輝燦爛的至高無上的首領。

天皇氏是地皇氏之父,人皇氏之祖父。五龍治在五方,天皇氏為“五龍”之首,後世子孫以“龍”為圖騰。

傳說在統治天下三十六萬年以後,天皇氏白日升仙,飛上三玄空天宮中,伏羲等人是其後裔。

據唐代杜佑所撰寫的《通典》,以及清代方浚師的《蕉軒隨錄》所說:天皇氏是出現在三皇(後增補的“三皇”,出自《尚書大傳》、《三字經》等)之前的帝王。

《路史》:“天皇氏驤首、鱗身(原注:傳說三皇皆蛇身)”。傳說天皇氏兄弟共十二人(一說十三人),這十二個兄弟身材相貌長得都一樣,無法分辨。模樣長得都差不多:有著人的腦袋蛇的身體,頭上有龍角。天皇氏的統治是從寅年(攝提格)開始的(歲紀攝提),當時遭遇大火高溫劫難,為解天下大旱,天皇氏領導了造天降雨工程,為人類造了一個既能濾除日毒、又能下及時雨的大氣層天體。天皇氏出入,像風一樣迅速;當時人很少,民風淳樸;天皇氏並沒有過多乾涉造作,無為而治。

當然,這是遠古時候的傳說,距離後世太遠了。

而曆史上真正的以天皇為號的人,那就是李世民的腹黑兒子李治了。

唐高宗李治,又稱為天皇。

在原本的曆史上,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天生腹黑,平時一副懦弱無比的樣子。

大唐的太子李承乾自己作死造反,被造反起家的李世民打壓,不但沒有成為皇帝,還丟了太子的位置。

而後,李世民就想從李泰和李治之中選擇繼承人。

當時,李世民就問李泰了,你要是成為了皇帝,應該什麼對待自己的侄子啊。

李泰這個家夥也太蠢了,竟然說出了殺掉自己的兒子將皇位傳給侄子的話。

這一聽,就知道李泰原來是個狠人啊。

李世民都被嚇了一大跳,結果他和皇位就失之交臂了。

李治因為看起來懦弱,所以就被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一起將李治送上了皇帝的寶座。

至於為何不選擇其餘的皇子,蓋因為這些人是庶出的,不是皇後所生,所以天生和皇後無緣。

除非是有的嫡子都死光了。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以為扶著李治上台,就能夠控製李治,達到自己成為權臣的美夢。

然而,哪裡想到,李治這個家夥就是個腹黑的家夥。

上台以後,先是弄死了自己的哥哥,很快的就將長孫無忌滅了,再將褚遂良也滅了。

接著滅亡了高句麗王宮、高昌國、百濟國、以及西域諸國,將領土延伸到了安息一帶。

這個時候的李治覺得,自己已經超越了自己的老爹了,不應該在稱為皇帝了,應該稱為天皇了。

所以,在上元元年(674年),朝廷下詔尊皇帝為天皇,皇後為天後。

至於天皇這個稱呼為何傳到了倭國呢?

那是因為在古代,倭國派遣了很多的留學生和留學僧、遣唐使來到了大唐,學習優秀的文化。

這些人後來回到了倭國,都成為了重要的大臣,同時他們也將大唐的文化和稱呼帶回去,一直到後世的上千年以後,很多倭國的語言之中還帶著一些唐代的特點。

例如女兒,倭國人稱之為娘,而在唐代,女子多稱呼為幾娘、某娘子。

當然,剛剛開始的時候,天皇這種稱呼,他們隻敢在國內偷偷摸摸的稱呼,畢竟當時他們對中原文化是相當的向往,同時也相當的懼怕的。

雖然後世的倭國人就好像是餓狼一般,但是在古代,倭國人都以說華夏語為榮,就算是他們的天皇,都以得到大唐的皇帝的冊封為榮。

哪怕是他們的英雄,傳說之中的織田信長,他就被明朝封為征夷大將軍。

曆代的倭國國王,都被這樣冊封。

畢竟,當時明朝強大,是宗主國,而四周的國家都是附屬國,按照理論,這些附屬國都是宗主國的領地。

一直到了清代末期,因為中原王朝的沒落,倭國人才第一次正大光明的將天皇這個詞拿出來,以前他們都是倭王,而不是天皇。

這個時代,天皇、天皇、天妃這些詞已經被李泰給搞出來了。

第一位天皇,自然就是大唐的開國皇帝李淵了,第二位就是李世民了,第三位若是李泰退位以後,估計就是李泰了。

終於曆史上大唐的第一位天皇李治,如今在波斯國呢,這輩子估計都不會有李治天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