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1 / 2)

何文靜坐在位置上聽得認真,沒有理會從後麵射來的灼灼目光。

因為不像其他人還是小孩子心性,坐不住,他從上課開始就認認真真的讀書背誦,讓潘秀才每次路過都忍不住點頭。

坐在後麵的何文茂看著他堂哥坐在前麵,一副老實認真的模樣,就氣不打一處來。

原來那天他炫耀不成,回家之後,就去找他娘苗氏說他不想去讀書了,說潘夫子會打他,結果氣得他娘也揍了他一頓,他可記著這個仇呢。

然後他一下午都在盼著潘夫子也打他堂哥幾板子,替他出出氣,結果沒想到他竟然一下也沒挨過,倒是自己,因為東張西望又被打了幾下。

何文茂不敢再盯著他看了,老老實實的坐著跟著讀,就是越讀越瞌睡,腦袋一搖一搖的,眼睛也快閉上了。

因為潘秀才這裡是既不提供書也不提供紙筆,而柳溪村的村民們,能交得起束脩已是難得,更彆說還得買書了,所以帶了筆墨紙硯的人隻有兩人。

一個是村長張青和家的兒子張茂林,今年十歲,已經讀完蒙學了,正在讀《大學》和《中庸》。

還有一個是柳溪村的富戶陳富貴家,陳家因為地多,又有門路,因此常常或自家種菜,或在村中收菜賣給縣城的酒樓,算是柳溪村比較有錢的人家了。

他家的兒子陳運年比何文靜大三歲,今年十一歲,也是跟著張茂林一起由潘秀才單獨開小灶。

潘秀才把今天的內容講完後,就讓何文靜他們自己背書,然後他就去張、陳兩人那裡給他們講課去了。

何文靜知道就算讓他現在聽也聽不懂,因此就專心致誌的背《三字經》,不過他也沒想跟這些小孩一個學習進度,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他得全力以赴。

經過他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勤奮刻苦,何文靜在半年內讀完了蒙學的所有書籍。

不過這些書都不是他買的,是找潘秀才借的。

因為其他人還在讀《三字經》時候,何文靜已經把書學完了,然後在潘秀才考察過他確實已經能倒背如流,並且明白其中含義之後就給了他《幼學瓊林》,隻是囑咐他愛惜書籍,不要弄壞了。

等何文靜把《幼學瓊林》讀完,其餘人則剛把《三字經》讀完。

於是就這樣,何文靜因為跟其他人岔開進度,便靠著借書把蒙學讀完了。

不過等他把《聲律啟蒙》裡麵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以及後麵的聲韻語音、詞彙、修辭都背完時,李石頭他們還在學《幼學瓊林》。【1】

而關於他們學習進度的問題,何文靜表示理解,想當初他一拿到《幼學瓊林》時也是覺得頭大。

跟《三字經》的短小精悍不同,《幼學瓊林》分為四卷,全書用對偶句寫成,而且全是文言文的形式。

書中不僅對很多成語典故的出處做了解釋,而且因為號稱是古代版的百科全書,裡麵包含的內容涉及到整個古代社會的方方麵麵,內容多且龐雜。

當時他為了把書背完,可以說是花了大力氣了。

要把書背下來,則首先要把書讀通。

當時他每天從早讀到晚,一天能讀上數十遍,從磕磕絆絆到流暢通順,讀得他舌頭都快打結了。

然後就是了解文意。

現代學的文言文多數都是節選,不像古代都是一整篇或者整本書,他遇到不懂就來問潘秀才,有時候潘秀才不在,他就去問張茂林和陳運年。

後來陳運年都被他問煩了,就不太搭理他,然後何文靜就隻好等碰到張茂林了再問他。

一來二去,兩人的關係倒是親近了不少。

總之,當時的情形可以說趕得上他高考了。

不過等他讀完這本書後,何文靜的收獲也很大,其中一個就是,他再看文言文時沒有那麼痛苦了。

因此,雖然他背誦這本書花了整整四個月,可是再到後麵背誦《聲律啟蒙》時,何文靜花兩個月時間就讀完了。

等何文靜啟蒙的書讀完,也大概知道了這個朝代的情況。

這確實是一個沒有在中國曆史上出現過的朝代。

不過這個朝代的科舉考試製度倒是跟明清很像,而且在清朝才出現的《聲律啟蒙》,在前朝時就已經有了。

也正是有了這本書,他做詩賦倒是稍微容易了些。

這半年來的變化,除了何文靜的啟蒙完成之外,還有就是何家的變化了。

他娘方氏在賣了兩次炭後,就在何文靜的勸說下沒再去砍柴了,他們租出去的地也到了收獲的時候。

李家在稻穀收下來之後,就把該給的糧食給何家送了來。

而且跟方氏想得不一樣的是,因為李家幾個壯勞力肯乾,硬是在後麵通過追肥,把她種的看起來不怎樣的莊稼追成了個豐收。

送來的七成糧食扣除之前她家借的,剩下的都快趕上她自己種地了。而且李家人實誠,也沒有瞞報或者偷藏,方氏此時才覺得,把地租出去真的是個明智的選擇。

趁著新米下來,方氏就把村長家借的米也還了,再就是兒子的束脩和要交給何鐵蛋和老葉氏的。

雖然給老葉氏的可以年底再交,可是方氏不想再體會那種,過年時被催交糧的心情了,因此糧食一被送來,她就趕緊給老葉氏送過去了。

當時她去送糧食時,老葉氏還說讓她可以把錢也先交了,反正她現在都有錢送兒子上學讀書了,可見是有錢了。

方氏照兒子說的,對於不想回答的話,就笑笑不開口,笑完就自己走開,隻要自己不往心裡去,那氣到的就不是自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