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回來之後,何家比較近的親戚也就沒什麼了,不用再去各家各戶串門走動,何文靜就開始在家安心讀書。
他給自己製定的目標是先考中秀才,再考舉人,然後再來看會考。
雖然科舉基本上都是這個過程,不過他是準備以每階段的目標,來製定學習計劃的。
比如說,以後他要考進士,然後現在學的東西就是為了以後考進士去,那樣的計劃太遠而且不夠細致,遠不如一步一步來得紮實。
那麼,他現在以考秀才為目標,那他要做的就要將《四書》《五經》都能完成基本的記誦,還有就是辭章的文筆磨煉,以及加深一下對一些政見時務的了解。
要考中秀才,需要經過縣試、府試、院試三場,每場由不同的官員主持,開考的地點也不同。而其中縣試考五場,府試考三場,院試考兩場。如果每場都得中頭名,則人稱“小三元”。
而且何文靜後來還了解到,像縣試的五場考試,從第一場到末場,每場考試之間隔數日揭曉一次名單,而第一場未取中者,不能考第二場,文字較差的也會被淘汰,到了最末一場錄取的人數也往往很少。
而且每場考試的位置也會變化,如果上一場名次靠前的,下一場就會坐在主試官比較近的位置,這個過程大概人數會淘汰一半以上。
其實這個階段主要是考察學子的基礎知識是不是紮實。
像“帖經”就是將書上的某幾行,貼上幾個字,然後要求學子把空出來的字填寫出來,跟現代的填空題差不多。
這就要求考生對所有的經義都能做到熟練背誦,隨便挑出一段都能記起原文。
而“墨義”則類似簡答題,考的內容也不算不深,就是提出經義裡麵的一些問題,要求學子做簡單的解讀回答。一般隻要是熟讀經文和各類注釋文字就能答得上來。
而光是這兩項基礎考題,往往最少也要問三五十條,甚至更多的一百多條也有,這就要看當時的主考官是怎麼出題的了。
因此記誦和書法就比較重要了,還有就是書寫的速度也得提上來,必須寫得又快又好,還不能有錯字和塗改。
然後就是“策問”,類似論述題,一般是考學子對國家的一些政見時務,這個主要靠個人發揮,這個是比重最大的,甚至能決定各科考生的去選。
題目的範圍一般圍繞人事政治,也稱方略策和時務策。
然後就是“詩賦”,這個就要求學子有一些文學才華了,這需得是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做出的令人拍案叫絕的詩、賦的。
不過何文靜很慶幸在這一朝,這一項的比重不算大,如果像唐朝那樣,那他估計要考中兩榜進士就很難了。因為唐朝的進士考試及十分注重文學才能,就算你經義不太紮實,但是如果詩賦天分很高,那也是很可能被取中的,反之則不行。
所以,在問過潘夫子考試的大概內容和流程之後,何文靜就準備在背書之餘增加自己練字的時間,至於策問,他準備在把“帖經”和“墨義”都摸透之後再來下功夫。
練字初期,何文靜是照著字帖臨摹,等寫得差不多了,感覺比較順了,再自己另取一張紙手書,對比兩個字的差彆,如果還有欠缺,則再重寫這個字。
何文靜天天窩在家裡讀書練字,很少出來,張茂林閒不住,見好幾天都沒看見何文靜的人影了,就拉著陳運年來找他,說要十五元宵的時候一起去縣裡看花燈。
何文靜也沒想每天都關在屋裡讀書,同窗間的交際也是很必要的,而且他覺得陳運年雖然性格有些冷,不愛說話,可是也不是什麼壞人。
而張茂林則像是個愛笑的大男孩,而且還是很熱心的那種,跟他相處也很舒服,因此在何文靜加入他們這個小團體不久,三人就慢慢開始交際多了起來,平時也常常約著一起出遊。
“好啊,到時候我去找你們,咱們就在村口那棵柳樹下彙合怎麼樣?”何文靜放下筆,看著兩人問道。
“行,到時候你要是又說要在家中看書出不來,我就親自過來扛了你走。”張茂林看著何文靜擠眉弄眼的威脅道。
“哈哈哈,那正好,那天我省得走路了,我就在家等你把我扛到縣城去。”何文靜哈哈大笑,陳運年也在一邊抿著嘴笑。
何文靜把去縣裡看花燈的事跟方氏說了,還問她要不要跟著一起去,還可以帶上兩個妹妹。方氏卻不放心,怕有拐子,隻說讓他自己當心,早去早回。
何文靜也不再勸,元宵人多,如不注意,確實很容易出問題,他也不敢保證自己一定能一眼不錯的看好妹妹,便許諾到時候給她們帶糖人回來。
====
清源縣的街道呈十字型,各色花燈從東到西掛了一條街,頗有一種“燈火滿市井”的感覺,尤其是在晚上,漆黑的夜色伴著朦朧的燈光,彆有一番浪漫的情致。
而在街道中心,還有官府組織縣中大戶捐款蓋起的一座燈城,燈城有五層高,簷角還各掛著一盞葫蘆燈,塔頂上則是九蓮寶燈。
何文靜在現代也去逛過廟會,也去看過花燈,不過古代的元宵節燈會好似更隆重些,因為除了遊玩之外,這個節日還被賦予了很多其他的意義。
除了傳統習俗之外,這裡元宵還有人“走百病”的。參與者多為婦女,也有少數男子,然後這群人會結伴而行,或是沿著牆邊走,或是過橋,或者膽子大些的還會走到郊外去,目的就是以這種方式,祈禱祛除災病。
張茂林還想拉著何文靜參與進去,可是何文靜看那些大姑娘小媳婦都捂著嘴衝他們咯咯笑,他就覺得還是算了,太尷尬了。
然後就是平日無法經常出來的未婚女孩們,可以在這個時候結伴出來遊玩,而猜燈謎這等活動就會很容易造成才子佳人邂逅,或許還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一見鐘情佳話傳出。
不過他們三人年紀都還小,就一個陳運年也許勉強算得上少年人,不過也都看著還很年輕,因此倒是沒有什麼這方麵的煩惱。倒是張茂林,他時不時的就湊到何文靜耳邊給他說,哪個攤位前的學子又在故意賣弄文采引姑娘們側目了。
何文靜對這些風花雪月的事不感興趣,由著張茂林東竄竄西竄竄,他隻專心賞燈。
因為元宵節的賞燈的人多,聽說平常攤位費都翻了一番,因此各家攤主也是用了看家本領了,各色花燈可以說是猶如百花爭豔,各具情態。
他們走了半條街,看過的花燈按類型來分的話,大概就是曆史神話故事一類,各種小動物造型一類,還有一些植物花燈一類。
當然每個攤位上也會掛上幾盞燈吸引遊人去猜燈謎,要是猜中則把燈拿走,猜不中也沒關係,可以選個漂亮的買一盞。
張茂林躍躍欲試,看見人多的攤子就擠進去,再看看每盞燈上的燈謎,見很多都能猜中,反而沒了興致,覺得太簡單了,就又擠出來。
整個晚上就見他一個人遊魚似的到處走,何文靜無奈笑笑,覺得其實他就是喜歡湊熱鬨而已,看他老往那種人多的攤子上去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