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小院規模中等,因為唯一的女兒已經出嫁,家中房間也寬敞,因此夫妻倆就把兩間房隔了出來,專門用來出租。
而且這裡還有一個好處是,雖然小院離貢院也不算近,但是房主承諾會用驢車送幾人去貢院。
因著他們每日做早餐,起得也早,因此送他們也不算特彆費事,況且院試本來就隻考兩場,期間還得住在貢院裡,因此也隻用在考試第一天送他們去考場就行。
何文靜當時聽到說可以送他們,就已經決定住在這裡了,雖然他並不會因為有人送就特地晚起,不過能少走幾步路肯定更好。
誰叫現在已經是盛夏,天氣炎熱,就是早上也不見得有多涼快,真要他快步走上兩刻鐘去貢院,那等他到了,也得流不少汗。
房錢是每三日一結,在住進來的當天就要先交三日的住宿費。何文靜從荷包裡取出一兩銀子交了房費,再收回來時就隻剩下了一百個銅板了。他無奈笑笑,這錢花得可真快啊。
也不怪他精打細算,他家除了要供他考科舉之外,還得給兩個妹妹攢嫁妝,而家裡又有沒有掙錢的壯勞力,孤兒寡母幾人能過成現在這樣已經算是難得了。
所以自己還是得好好乾啊,何文靜給自己打氣。
他的房間在院子的角落,外麵有一棵月桂樹,樹葉枝枝蔓蔓遮擋了大部分陽光,倒是給屋中添了些涼意,就是蚊子稍微多了些。
隔壁房間住著一位姓宋的書生,看著不算年輕,但也不老,下巴上留著一小撮胡子,看著到是個性格溫和的人,而且聽他說是已經成了親,孩子都四歲了。
何文靜從他麵相上猜不出他多少歲,不過肯定比自己大就是,因此就直接稱呼他為宋師兄。
倒是這宋書生看他年紀輕輕就考中了童生,驚訝不已,然後就感歎果真是“白發童生,少年進士,奈何啊奈何。”
何文靜謙虛兩句,見他一邊搖頭歎氣一邊走回房間,一副準備抒發懷才不遇情感的模樣,也不再繼續攀談,自己回屋收拾床鋪去了。
其實如果不是住在隔壁,他也不會特地來打招呼,他之所以來,就是想看看鄰居好不好相處,會不會有什麼不良嗜好,或者人很奇葩之類的。
現在一切正常就再好不過。
不過小院中住著的另外兩個書生明顯就躁動許多。
何文靜自從住進來之後就很少見到他們,有時他出去吃飯回來碰到兩人,兩人多數也都是才剛從外麵回來,而且往往是一臉興奮的問他有沒有聽到什麼消息,或者緊張兮兮的說現在外麵都在傳要考什麼內容,問他覺得可不可能之類的。
何文靜不勝其煩,現在見到兩人就頭痛,委婉的說了幾次現在靜心在房中讀書是最好的,就算此刻臨時抱佛腳也已經來不及了,可惜都沒用。
何文靜見說服不了他們就隻好自己少出門。他理解古人對科舉的狂熱,畢竟如果不是家中有恩蔭的,想要入仕做官,那就隻能靠考科舉。
而這種全國性的生存競爭又十分殘酷,屢試不中實在太過常見,因此他們才會拚命想要抓住任何一點的可能性。
這也是他不想去住那種整個客棧都是應考舉子的地方的原因,這才一兩個就已經這樣了,要是一群人天天都在討論考試的事情,他覺得自己這十天時間估計也很難靜得下心來讀書了。
何文靜推開自己房門,又拿出一支驅蚊香點燃,開始複習功課。
雖然臨近考試,不過他並沒有打亂自己的學習計劃,每日背書和練字仍是必做功課。
一個人的習慣是需要養成的,相反,如果打破這個習慣,那麼破壞規則也會成為習慣。
因此,雖然何文靜早已將經書內容爛熟於心,可是他仍不敢放縱自己。隻是因為要準備院試,何文靜把練字後讀新書的內容改成了自己做模擬題。
所謂模擬題,並不是指他也去外麵找了那種傳說中會考的考題,而是他針對院試可能要考的內容,自己各選了一些案例來做,重點仍然是策問和雜文,再就是把關於詩賦常考的那幾個方向也各做了幾篇詩文出來,算是提前練練手感。
何文靜覺得這種自己給自己出題的方法很有用,因為他不僅要想怎麼寫答案,更要思考出題時準備考哪幾方麵的內容,這對他提高審題的速度是一種很好的鍛煉,至少現在他給自己出題就已經越來越快了。
何文靜沉迷於新發現的學習方法,卻不知道外麵已經鬨翻了了天。
最開始世麵上隻傳些小道消息,胡亂謅了些可能會考的內容。到後來,就有人跟風出了院試考題,還說這就是正式答卷,賣的價格也奇高,偏偏還有人真的去買。
眼看這股風氣越來越壞,後來官府就出麵正式整治了一番,把那出題人和散播流言的人抓了,又說院試全程公正,試題保密,誰再誣陷試卷流傳,一律按舞弊處理。
熱衷此道的書生們個個嚇得噤若寒蟬,還有好些之前買了試卷的人都被嚇病了,臨到考試時都沒好全。
這些何文靜都一概不知,隻是納悶院子裡的那兩個書生仿佛消停了不少,現在都快跟大姑娘似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了。
對此他也樂得清靜,更是每日靜心讀書,等著院試開始。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還有一更,不出意外的話定在在18:00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