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異地(1 / 2)

王大柱三人的包袱中除了之前何文靜替他們準備的戶籍和三十兩銀子之外, 另還有路線圖和幾頁畫稿,這是何文靜吩咐要他們帶回來的東西。

在進入呂宋之前,三人之前已經將幾幅畫反複看過多次了, 雖然縣令大人畫得很仔細也很工整,可是他們始終無法認出圖上的植物到底是什麼。

“王大,你說這到底是什麼?我看畫上的意思貌似是長在土裡的, 還長了好些個, 這玩意弄回來真能吃嗎?”錢五將眼睛瞪得老大, 盯著圖紙瞧了半天,還是看不出這長了長圓疙瘩的藤蔓到底有什麼特彆。

王大柱卻不管這東西到底是什麼,隻道:“不管大人要我們帶的是什麼, 反正隻要咱們按要求帶回來就行, 你們可千萬記住,否則便是白來一趟了。”

他們身上帶著的戶籍是大夏的商籍, 此次便是跟著出海的商隊一起去呂宋。

縣尊大人要他們執行的任務是到鄉間去找尋圖上的幾樣物件,本來三人以為這事會很簡單,卻沒想到他們在入境檢查時便發現也有人企圖將這土疙瘩帶出去,但是最後卻被士兵翻了出來, 而那企圖夾帶的人也被抓進了大牢,聽說還要砍頭。

之前一直十分順利的三人此時才發覺, 原來縣令大人交代的任務並不是難在途中, 而是難在要順利的將東西帶回去。

李三也摸出一張圖來, 指著上麵黃黃的粗短棒子道:“大人說是隻要將這東西上的散粒掰了帶回來就行,我看這粒倒是不大,說不定比這土疙瘩還好帶些。”

“反正我是不帶這土疙瘩,聽說這還是呂宋的什麼國寶嚴禁外傳,抓到便要殺頭的。就算大人說土裡的帶不回來, 上麵的藤帶回來也行,可我還是覺得太冒險了。”錢五將那畫了紅薯的紙收起來,隻專心看著另外幾張圖。

王大柱看著畫上的藤蔓沒說話,要將那埋在土中的塊莖帶回去確實有點難,不過這地上的藤蔓卻不是完全沒有辦法。

而且縣令大人也說過,即使其他沒帶,可隻要帶了這樣東西便算頭功,因此不到最後一刻他還是不想放棄

====

績縣。

何文靜命人采購的藕種此時已經全部種了下去,而另一邊的水塘也挖了一大半,就等所有淤泥清空後撒石灰蓄水。

自從他用處理過的淤泥養出了比旁人都健壯的秧苗之後,現在百姓看他的那塊藕田和魚塘眼光也不一樣了。雖然現在還沒出結果,但是至少眾人第一反應不再是縣令大人在瞎胡鬨,反而多呈觀望態度。

不過何文靜沒打算讓他們繼續觀望下去,而是很快將全縣境內的所有沼地都標記了出來,並且貼出告示,百姓可登記認領,隻不過每畝每年需繳納三兩銀子佃租。

至於蓮藕栽培方法,以及後續成品製作、售賣會由官府統一派人指導,每塊沼地佃租時限為兩年。

告示剛貼出去時並沒有什麼人響應,眾人都覺得縣令大人這是終於露出真麵目來了,想在其他地方另立名目收稅。

章諫之也說可以先讓百姓免費種,等他們確實賺到收益了再來收稅不遲,可是都被何文靜否決了。

“諫之你想得太簡單了。”何文靜搖搖頭,“本官之所以會這樣決定,第一是因為若是一開始免費而後麵卻要收銀錢,那麼就是再好的事情難免也會讓人心生怨懟。第二,若是他們沒有付出成本那就不會上心,對於結果也沒有那麼強烈的期盼。至於這第三嘛”

何文靜笑笑:“從來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再說,若是那些在第一時間相信本官的人,比那些懷疑本官的人賺到了更多錢,你說以後本官再發政令下去會如何?”

章諫之稍一沉吟,頓時眼睛一亮,“大人高明!”

何文靜坐回桌案前,一邊提筆寫準備送呈州府的公文,一邊道:“再就是縣衙內財政確實吃緊,本官之前詢問過縣學教諭,發現本縣生員數量竟然隻有寥寥十數人,而舉人更是隻有一人,本官深感不安,便想設立獎學製度激勵有誌之士,因此這銀錢便是萬萬少不得的。”

“獎學製度?”章諫之不解。

“正是。”何文靜將剛剛寫好公文遞給他,“這是本官準備遞往州府的公文,諫之看看可有不妥之處?”

“大人準備辦蒙學?”章諫之一目十行的掃完公文內容,驚訝抬頭。

“沒錯。”何文靜點頭。

雖然古代提倡愚民,但是對聖賢之道卻十分推崇,他猜測應該也是因為儒家思想裡提出了忠君愛國的理念,因此古代封建帝王便以此教化百姓。

不過何文靜想開官辦的啟蒙學堂卻不是因為這個,而是想提高一下縣民的基本素質,讓更多的人識字懂禮,也讓真正有進取之心的人能夠找得到出路。

按他設想,每年官府所辦的蒙學隻招收5至7歲適齡學童50人,由縣衙派教員啟蒙,一年後考核。而最終考核成績前三名可以獲得縣中的獎學銀,其餘人則放回家中。至於散學回去的學童還會不會繼續讀書則根據他們自身情況來決定。

何文靜的想法也很簡單,他隻求量不求質,說白了就是掃盲班。雖然一年的基礎教育對於科舉考試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但是至少讀過書的人要更能聽得進去道理,也沒那麼容易被煽動,有基本的常識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