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兩月, 國喪既過,曲定也入了夏。
因為陳秀娘的身子越發沉重,所以何文靜便獨自一人領了何音上街, 去看“香橋會”。
“香橋會”是七夕時民間必有的習俗之一,人們把用紙裹好的線香搭成橋梁的形狀,同時再輔以各種裝飾物, 等祭祀完牛郎織女星後再把橋化去, 這“香橋會”的全部流程便算是完成了。
雖然這傳說主要來自“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 不過百姓們祭祀這兩星主要還是為了避禍求福。
就像之前的六月六的“姑姑節”,本來最早是為了紀念唐玄奘將經書從海外帶回,恰巧那些掉入海裡的經書據傳就是在六月六這天被翻曬的, 所以這天就成了一個非常吉利的日子, 也稱“天祝節”。
在這之後,六月六就逐漸演變出了各種節日, 比如寺廟是曬經書,百姓們則曬被子曬衣服等等,基本也都是為了祈福避禍。
何文靜對於古人把任何節日都跟驅邪避禍聯係起來表示理解,就像現代人可以把任何節日都過成情人節一樣, 其實這都是十分具有時代性的事。
人們祈求什麼,就表示他們越渴望得到什麼。
“爹, 我也要給牛戴花!”
何音被她爹牢牢的抱在懷裡, 小腦袋一直左顧右盼, 等看到街角有小孩拿了個小花圈往牛角上掛,也掙紮著要去。
何文靜拗她不過,也隻好抱著何音排到隊伍後麵。
這個習俗主要是為了紀念老牛犧牲自己讓牛郎織女得以相見演變而來,一般就是讓小孩采野花戴到水牛角上。
可才等了沒多久,他就聽前麵傳來一陣哭聲, 原來是有幾個小孩見水牛可怕,被嚇得直哭,隨大人怎麼哄也不肯將花掛到牛角上。
何文靜看看那體型碩大的黑色水牛,又看看它頭上長著的一對長掎角,再次看向懷中的女兒:“囡囡不害怕嗎?”
何音睜著一雙大眼睛,搖頭,奶聲奶氣的道:“不害怕呀,我覺得牛牛挺可愛的。”
呃,何文靜看看那牛,又看看女兒,覺得自己可能要養出一個女漢子來了。
等前麵幾個孩子磕磕絆絆的在牛角上掛好小花圈,何音立刻迫不及待的上前也拿了一個,小短腿往前一邁就要往牛頭上懟。
何文靜嚇了一跳,趕緊上前將她抱在懷中,隻讓她伸出一隻小手往牛角上夠。
攤主也扯了扯被驚到的水牛配合何文靜的動作,兩人一番協作,這花才總算是掛在了牛角上。
付完錢,何文靜大鬆一口氣,才剛重新回到街上就聽何音問他:“爹,剛才那個叔叔身上的衣服為什麼跟我的不同?”
她指了指對方胸口和衣角上的補丁:“為什麼這裡會多一塊?”
何文靜張了張嘴,想解釋,又找不到適合的話。
要說這街上擺攤的商販,幾乎一大半都穿著打滿補丁的衣服,剛才那人家中能養得起牛已經算是不錯了,因此也才隻有兩處破損。
如此幅員遼闊的地方百姓卻過得艱難,說到底還是水患難治。
之後再看,何文靜就發現,其實水患的陰影仍舊籠罩在曲定百姓心頭。
比如今年河邊就多了許多放蓮燈紀念親人的鄉民,還有許多百姓在將“香橋”焚化之後又燒了祭奠亡靈的香燭紙錢。
等他抱著女兒到茶館歇腳,甚至還聽見有人討論今年想提前離開此地,等汛期過了再回來
“今天已逛了許久,你娘該擔心了,咱們回家好不好?”何文靜顛了顛懷中的小人兒,哄道。
何音摸了摸癟下去的小肚子,點點頭。
等父女兩人回了家,陳秀娘已經正在院子裡擺好了各種“乞巧”的果子。
用蓮子、菱角還有麵藕做成的點心整齊擺放在白瓷盤中,個個都被捏成了小兔子的模樣,晶瑩剔透,十分靈動可愛。
何音蹬蹬跑上前去,圍著桌案看個不停,轉頭又看到旁邊還放著一個雕花的漆木盒,伸手就想去掀蓋子,被她娘拍了小胖手。
“這裡麵裝著蜘蛛呢,仔細咬到你手。”
陳秀娘將蓋子合緊,見蜘蛛沒有跑出來,這才摸摸女兒小腦袋:“等明天蜘蛛結了網,咱們囡囡也算得了巧了,以後必也能長成個手巧的賢惠娘子。”
誰知何音卻隻聽見蜘蛛兩個字,又纏著何文靜要去捉蜘蛛。
何文靜也忘了之前自己還在擔心女兒變成女漢子,現在他隻覺得女兒竟然不怕蜘蛛,真是太勇敢了!
父女倆頭挨著頭討論要去哪裡捉,陳秀娘卻隻覺自己額角的青筋又不自覺的跳了跳,隱忍道:“夫君,音兒可是女孩,你再這樣繼續縱她下去,就該養成個男孩了。”
說完又歎口氣,數落起女兒淘皮搗蛋的事跡來:“前日李千總夫人帶了她家小公子來家裡做客,她就敢拉著彆人去爬樹,可把人家乳娘嚇得夠嗆,回來時臉色都是青的。”
“爬樹?”何文靜想了想後院那棵櫻桃樹,也皺眉,對女兒道:“那樹長得不結實,囡囡以後不要去爬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