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水閘(1 / 2)

經過幾日來的不斷努力, 水下的地質情況終於被探明。

在蕭山和南山對峙的一段河道內,江底確如何文靜所料有可以作為承載的石基,也就是說在此地建造水閘是可行的。

自從勘察結果出來後, 何文靜便每日都在書房中修改之前所畫的圖紙。

按照用處來看,此閘日後的功能必定要兼具擋潮和蓄水兩樣。

可古代建造技術有限,他與工匠討論過, 要讓他們把兩塊石基儘量牢固的連接在一起, 目前最好的辦法是灌注生鐵。

而其他零部件之間的固定則隻能采用卯榫, 除此之外,黏合材料一般是灰秣或者“三合土”,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更先進的技術。

他綜合考慮了下目前的所有情況, 打算在此地建一座石砌結構的多孔水閘。

而且由於蕭山及南山中間有水道隔開, 兩地的百姓要過江也十分不易,何文靜便打算將水閘建成上麵可供行人通行的石板橋狀。

同時為了減小水流對閘門的衝刷, 這座全長將近百米的水閘必須設立多道閘門減小受力麵,另外再在每道閘洞的基石上加上石檻,以輔其承重。

隻是如此一來,建閘所需的人力便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特彆是古代沒有那些起重設備, 而作為底座基石的墩柱最重的卻可達上千斤,即便用了滑車仍舊很難吊起, 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用工人數。

何文靜將剛畫好的局部方寸圖收好, 重新拿了折子在手, 準備與章諫之商量一下對策。

章諫之聽他說完也皺眉,桓帝既然將何文靜的折子發回,那麼從朝廷調撥銀子這條路就算是斷了。

“大人不若再去布政使司府向範大人請援。”他斟酌半天,答道。

何文靜搖搖頭:“上次我與範大人見麵之後便已摸清了他的脾性,若是無可無不可的事情, 或許我還能試上一試,可這事已經是陛下批複了不予支持的,他必不會襄助與我。”

“那”

章諫之看了看何文靜的臉色,遲疑道:“如此一來此事便隻好強為了。”

何文靜苦笑,無奈道:“正是,我這一路上都在想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能籌到這筆銀子,可想來想去始終無解,就想著來問問先生可有其他辦法,如今看來也確實隻有這一條路可以走了。”

“如此大人是準備先征徭役還是先籌款呢?”章諫之抬眸看他。

何文靜負手站在堂中,看著門外陰沉沉的天空,沉默半晌方道:“此次百姓能從水患之中保全,本官自認還算有些功勞,如今府內上下眾士紳還算與我有幾分麵子,現在就先舍出我這臉麵去籌先行款吧,等過了這一輪之後再征徭役。”

“大人?!”章諫之驚呼,“大人若要如此,我隻恐以後府內將生對大人不利的流言。”

“章先生不必說了。”何文靜抬手止住他的話頭,“我主意已定。”

於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何文靜幾乎每天都在外麵應酬,經常都是夜半時分才能歸家。

為了不影響家人休息,現在他每次回來都直接睡在了外間的小榻上,隻每天早上一起吃個早飯,而後就又急衝衝的出門去。

這次他找城中富商捐款,沒有再用嚴查漕運作為逼迫手段,隻說此閘建好後的好處,又與他們分析以往潮災對他們造成的貨物損失,力求讓他們明白此事對他們來說絕對算利大於弊。

至此,雖然這些人掏錢掏得沒有上次那麼乾脆,但也有不少人捐出的數目比上次多得多。

不過這第一輪的捐款數目仍舊遠遠不夠。

他第二輪募捐的對象是城中的其餘商鋪、作坊老板。

何文靜先是主動帶頭捐出俸祿,之後又貼出告示,稱凡是曲定府內所有願意捐款的商戶或店鋪,隻要捐夠一定數量,便可獲贈他親手所書的“仁善之家”錦旗一麵,意為表彰他們慷慨解囊的善舉。

如此過了半月,何文靜已經湊了將近兩萬兩銀子。

不過這筆錢與他預算的金額相比仍舊不足。

主要還是因為若修建期間突發其他損耗,那到時他再去籌錢便來不及,所以在前期時他必須要將預算拋得高些。

因此幾日後,何文靜還是咬牙貼出了征發徭役的告示。

而且與以往稍有不同的是,他這次的告示內容為,除免役者外,凡府內17歲以上50歲以下男子,均需到堤上服役,每人期限60日,若有不從者,一律按律法嚴懲。

此告示一出,曲定府衙門幾乎就被踏破了門檻。

本朝免役者分幾種,一種是宗室或者有爵位的貴族,還有因德行出眾而被鄉民推孝悌楷模的人,他們基本可以永久免役。

二是因為一些外部原因被人為暫時免除徭役的人。比如因為有功所以被皇帝特彆下令褒獎,或者因為發生天災而被朝廷特彆免除賦稅、徭役的地方。

三就是有錢之人買爵了。隻是這裡的爵位是虛名,跟那些因為立了大功而封侯拜相的人是不同的,這個爵位相當於現代的榮譽稱呼,隻有名沒有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