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提議(2 / 2)

“何愛卿請講。”

何文靜從袖子中拿出一本折子,雙手呈上。

“臣日前核查寶印局的賬目,發現今年大夏共鑄新錢七百五十萬六千文,其中因為雲南所產銅料不足,因此使用了由南洋引進的銅料,火耗雖然減至每兩二錢,但是每民間銀錢兌換卻始終沒有太大改善,仍舊是每兩白銀隻能兌換800文,因此民間私鑄錢幣之事屢禁不絕。”

這話翻譯過來就是:朝廷用了成本更貴的銅來鑄銅錢,雖然材料耗損下去了,但是因為銅材價格上升,所以實際上減少的二成火耗並對成本控製有太大的影響。

因為他們鑄造一千枚的銅錢所花費的原料、工本、火耗等,這些成本加起來就已經幾乎接近等價的一兩銀子。

但是因為民間私鑄錢不少,而百姓拿著一兩銀子去錢莊兌換銅錢也隻能換出800文,所以這就又導致了這些人更加不願意拿銀子去換銅錢,而是選擇直接去私鑄作坊兌換。

雖然也有人膽子小些,不敢去換私鑄錢,但是實際民間至少有半數的人是有這個膽子的,這就產生了一個惡性循環,那就是白銀價值一再貶值。

至於兌換銅錢的錢莊,它們就更是會縱容私鑄錢的流通,畢竟你拿一兩銀子來,我卻隻給你800文銅錢,而過段時間甚至還會降成700文,這可是筆劃算的買賣。

畢竟它們收到的是真金白銀,是可以用來在其他地方進行流通的硬通貨,至於手中的銅錢是官府鑄造的還是民間私鑄的,全國鑄錢的地方那麼多,它們“分不清”不是很正常嗎?畢竟年份不同、地域不同,鑄的錢也有差異。

總結來說就是——朝廷在虧錢。

趙珩皺皺眉,看著下麵竊竊私語的眾位朝臣,問道:“不知眾卿家可有良方治這亂象?”

私鑄之事確實屢禁不止,從本朝開國起也不知砍了多少人的頭了,可這事就是一直無法根除,畢竟隻要利潤夠大,再大的風險都有人敢冒。

之前還交頭接耳的眾人立刻停下了討論,一個一個都安靜無比的垂下了頭。

“臣願請旨在各地嚴查私鑄作坊,必將這些作亂之人紛紛擒拿治罪!”武將那邊率先有人出列請命。

見這些莽夫又要蠻乾,文官中也有人忍不住出列,回道:“臣以為不可。”

“前朝時便有過整治私鑄錢幣之事,結果不僅因此誤殺了許多普通百姓,私鑄之事也沒能完全禁止,甚至到後來風聲鶴唳,連各地的鐵匠都不敢再開爐,這事切不可憑武都司一腔熱血冒進,須得慎重。”

“鄭大人,你們禦史台的大人們平時不是最喜歡羅織罪名參奏同僚嗎?為何一到關鍵時刻就又變得畏首畏尾起來,你們若是沒有這個膽量,那便還是不要阻攔彆人的好。”

“你!”

鄭恪氣得睜大眼,正準備與他理論,被坐在上首的趙珩出聲打斷。

“好了!彆吵了!吵就能吵出結果來嗎?”

他看了眼底下一臉平靜的始作俑者,決定還是直接問何文靜:“不知何愛卿可有辦法解決此事?”

解決私鑄錢幣的事?

何文靜低頭暗暗挑眉,他可沒這個本事。造□□的事就是在現代都沒辦法杜絕,又何況是製造工藝落後得多的古代?

不過他提出這問題的主要目的也不是這個就是了。

“臣倒是有一方法,雖不能完全杜絕私鑄錢幣之事,但卻可以保朝廷不會因此有太大的虧損,並且對於民間銀、錢異價之事也能有較大改善。”

“哦?是何辦法?”趙珩追問。

何文靜頓了頓,平靜道:“那就是由朝廷出資在各州、府開辦錢莊,而莊內所有銀錢兌換和往來皆由朝廷管控,若民間有開辦錢莊者,需上報朝廷審批,其中有欺瞞行為的錢莊,若情況屬實,皆按律法處置。”

此話一出滿堂皆驚。

沒錯,何文靜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古代版的“國有銀行製度。”

要問一個國家的經濟支柱包含哪些,如果放在現代國家,可能國與國之間還稍有差彆,有的是軍工,有的是金融,有的是服務業。

但是無一例外,這些國家對於經濟的調控都是掌握在執政者手裡的。

就算是西方國家也一樣,即使他們的銀行是私有製,但是其背後的財團和運作方式也都有國家插手參與,可以說基本上也跟國家控製差不多。

而且何文靜之所以先提出這個提議,就是因為如果他以後想要推行其他政策,那就必須要朝廷能夠給他足夠的資金支持。

要做到這一點,光靠目前大夏的國庫是不可能辦到的。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1-08-25 17:02:45~2021-08-26 16:58:5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文 10瓶;進擊的小綿羊 3瓶;放肆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