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靜雖然不覺得自己太慣孩子,但卻真的覺得陪家人的時間太少,便想著等海貿建立起來之後自己一定要多抽些時間出來,否則在過幾年,女兒都要長大出嫁了。
第二日一早,何文靜仍舊早早的等在了午門外,此時因為已近年關,所以天氣尤其寒冷,不少人都被凍得直哆嗦,搓手跺腳的更是不在少數。
即便如此,仍舊有不少人時不時的朝何文靜看來,一次,兩次,看過來的目光太多,他都已經懶得回身去看是誰了。
昨日他把源源不斷的封箱抬進寶泉局一事,不過半日就已經傳得沸沸洋洋,更有那些同行的海商、皇商們替他宣傳,所以如今京城人人皆知他此行所獲不菲,但是具體數目有多少卻沒人知道,所以個個都好奇不已。
何文靜沒有理會那些好奇的目光,隻儘力抵抗著這嚴寒,確保自己一會上朝時不至於被凍僵了說不出話來。
總算趙珩也沒有讓他們等太久,卯時一到他就準時來上朝了,就這點看來,他還算是一個勤政的好皇帝,何文靜抽抽鼻子,忍不住想。
等眾人入得奉天殿,照例行過禮後,不等其他人上奏,趙珩就直接點了何文靜出列,讓他把此行成果當朝彙報。
何文靜出列,朝上又行了一禮後開始讀起奏章來。
這上麵許多關鍵數據他昨天下午就已經向趙珩彙報過,如今他讓自己再次複述,其用意不言自明,因此何文靜便又回去將其擴寫了部分。
此次出海,商隊共向寶泉局借貸款項五萬兩,朝廷所派海船五艘,海軍士兵及隨行人員共計兩千二百人,其中隨行海商一百五十二人,除了五人因為水土不服生病之外,其餘人員無一人傷亡。
這是介紹前期準備和人員裝備情況。
何文靜頓了頓,又朗聲道:“回程時商隊共獲利五十萬兩,其中二十萬兩為抽成,三十萬兩為所獲利潤,另還帶回占城稻四船共計三萬兩千石,紅、藍寶石礦石八千石”
奉天殿內隻餘他一人報數的聲音,他先首先報出的是此行所獲盈利,再就是一些彆國王室所贈之物,除此之外就是他搜羅的認為有用的東西,比如望眼鏡等小物件。
“以上為臣出海所獲,請陛下預覽。”何文靜合上奏折,雙手呈上。
之前被他報出的數額震驚道的眾朝臣此時才回過神來,然後立刻就炸了鍋似的竊竊私語起來。
按照他奏折上所寫,此次出海,何文靜光是獲利便有本錢的十倍之數,而且還不算糧食和礦石,這是何等的暴利!
趙珩看朝臣們皆滿麵震驚,想起自己昨日初聽這消息時的心情,十分淡定的掃了折子一眼,語氣平靜道:“何愛卿此行辛苦,朕心甚慰,因此朕打算重重嘉賞何愛卿,不知眾位卿家有何意見?”
眾人還沒從這消息中回過神來,聽到趙珩問話,相互看了看齊聲道:“全憑陛下做主。”
趙珩點點頭,又朝下方的何文靜問道:“何愛卿可有想向朕請賜的東西?若有,現在就可以提出來。”
“謝陛下隆恩。”何文靜跪下叩頭。
複又道:“臣之微能不敢居功,隻是有一事,想向陛下請旨。”
“你說。”
何文靜便把組建國商之事說了。
其實他在出海貿易時就發現了,越是大型的商行,越是有實力的商人,他們不僅做生意更容易,而且還有十分強的議價權和掌控行業運作的能力。
那麼像糧食、藥材、鐵器等物,隻要有了以朝廷為主導的國商,則不僅在與鄰國交易時更有優勢,甚至整個國家的運作效率也會大幅提高。
不說彆的,就說糧食,若是朝廷沒有自己的國商,那麼一旦發生戰事,基本就隻能依賴國內現有作物產量支撐,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且一旦彆國漲價或是國內欠收,而國內又沒有哪家商行專門為朝廷補充庫存,能撐多久就全憑運氣了。
所以隻要是事關整個國家命脈的產業,至少都要組建一個國商,讓朝廷能對全國的資源調度有一個比較強的掌控能力。
何文靜說完就退到一旁等著眾人駁斥,誰知出乎意料的,這次反對的聲音竟非常小。
幾乎是除了幾位年老的保守派大臣,許多人緘默不語,甚至還有不少人在暗暗點頭。
財帛能動人心,何文靜從來知道這回事,以前他們反對自己提商事,估計也是沒想過能賺這麼多錢吧。
而現在當這個數目達到一定程度後,這就不單單是單純的銀錢的問題了。
畢竟他走這一趟不過兩月,但是卻帶回了能夠養活十萬大軍半年的銀子。
趙珩見幾位主要大臣都沒有反對,便裝模作樣的考慮了一下,同意了他的奏請。
由此,自大夏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政令被下發了出去。
後來據史書工筆,大夏六十二年冬,桓帝準何公所請,建立王朝第一批國商,由此大夏國力和人口都開始呈爆發式增長,史稱“ 明安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