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四十載:玉麵判官!(1 / 2)

從道果開始 妖僧花無缺 11191 字 5個月前

玉壺島。

距離炫光島十萬八千裡之遙,以一階飛舟的速度,需要不停歇的飛行六天六夜。若是普通海船、先天修士,更要航行兩個月之久。

陳季川讓六名弟子以及二十四名雜役輪番催動飛舟。

第八日才抵達玉壺島。

“形如玉壺。”

“難怪叫作‘玉壺島’。”

人在空中,陳季川俯瞰整個玉壺島,但見這島好似玉壺睡臥,惟妙惟肖。

島上霧氣縈繞,縹緲若仙。

方圓數百裡,暗河密布,河中有一種名喚‘雲錦魚’的靈物,口吐‘五色靈氣’,收集起來,可以用來煉製錦衣、羅網、匹練等法寶。

價值不小。

隻因九煉仙府產業太多,而玉壺島距離炫光島又太遠,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名義上占據此島。

這次門中又多一位仙師。

陳季川就被派來坐鎮玉壺島,肅清島上妖物,收集五色靈氣。

“走。”

“下去。”

法舟徑直落在玉壺島上。

……

傳言。

上古時代,妖物橫行,以人類為血食口糧,肆意屠戮。

仙道式微。

直到‘七皇劍宗’七尊皇者橫空出世,劍蕩人間,打下中洲。再以中洲為中心,橫掃煞環海,直殺的天崩地裂,妖物近乎滅絕。

那一戰慘烈。

七位劍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致使天地破碎,位格跌落。到了如今,再難出現能比肩七位劍皇的人物。

不過從那之後,仙道大昌,人族翻了身。殘存的大妖、後起的妖王,都隻能藏身在人跡罕至、修士都不願去的苦寒、蠻荒地界,苟延殘喘。

已經不成氣候。

不過天地萬物有靈,有靈就有機緣成為精怪,根本殺之不絕除之不儘。

如玉壺島。

長久無人,島上誕生的、島外遷來的妖獸、妖物不少。陳季川要坐鎮此島,就必須將這些妖物鏟除。

“可惜。”

“都是些不入流的。”

陳季川施展‘血光返照太陰神鏡大法’,照遍玉壺島,發現並沒有堪比煉氣的一階精怪,有些失望。

若是有一階精怪。

以他的本領完全可以收服,令其代為鎮守玉壺島。現在這樣,還得再去外頭尋找。

沒有成氣候的精怪,陳季川懶得動手。

就讓張沛等雜役以及六名弟子四處出擊,肅清島上精怪。而他則帶著宋大誌來到玉壺島第一高山‘玉蓋山’中開辟洞府。

自此。

就在玉壺島落了腳。

……

玉壺島。

玉蓋山。

陳季川盤坐在洞府中,手中捧著一卷書冊。

書頁散發芬香,這是修士煉製的‘蘭香紙’,可保數千年不蛀不爛,用來記錄典籍文字再合適不過。

“比不上玉簡方便、長久。”

“但讀書也需要儀式感,翻閱書籍與查看玉簡的感覺截然不同。古往今來許多修士都更中意用書籍來跟學習,玉簡則隻用來備份、庫藏。”

陳季川翻著書頁,享受讀書時的寧靜與心安。

書封上,有‘蝕文詳解第一卷第一冊’的字樣。

在陳季川身側,還有厚厚的七八摞,分彆是第二卷到第九卷,每一卷都有數十冊,加起來數量可不少。

“蝕文。”

“一字千意,字字珠璣。”

陳季川沉浸其中,逐漸入神。

蝕文複雜。

每一個字都有複雜含義,字與字連成一句話,更是如同天書一般難以讀懂。

但這是修行者的文字。

直接從天地至理感悟而來,天生地成。

陳季川曆經多個世界,對‘蝕文’的重要性更加清楚:“世俗中,國家與國家之間、朝代與朝代之間,彼此文字都有較大詫異,甚至天差地彆。修行界廣袤,文字更是千百萬不重樣。比如我,如果用漢語書寫一卷功法,即使流傳出去,在玉泉世界、在秦嶺世界、在煞環海中,也沒人能看懂。”

因此。

若是同一界,如玉泉世界,沒有蝕文流傳,修士得了一卷功法,不認識上麵的文字,就隻能尋找學識淵博、熟悉各種文字的學者進行解讀。

又或是自行學習、翻譯。

既耗時又耗精力。

若是文字失傳,功法也就失傳了。

有了蝕文則一切不同。

“以蝕文記錄功法,既更加準確,同時也避免了文字不通的問題。”

陳季川不住點頭。

他來自現代,對‘書同文’的重要性再了解不過。要是全世界隻有一種語言、一種文字,雖少了很多樂趣跟民族文化特色,但許多人也少了外語的折磨。

這是天大功德。

當然。

相較於蝕文,許多修士興許更樂意於鑽研其他文字。

沒彆的,隻因為——

“太難了。”

陳季川翻看著《蝕文詳解》,學習一個個蝕文,看到每一個蝕文後頭,密密麻麻的注釋,連他都有些頭皮發麻。

也總算知道。

不過是一部‘字典’、‘辭海’,為何足足有九卷數百冊之多。

“單獨的蝕文含義。”

“組合的蝕文含義。”

“蝕文語法。”

“蝕文讀法。”

“蝕文書寫。”

……

陳季川一向愛讀書愛學習,這些年來看的書籍足有山高,學習能力極強。

再加上‘洞悉術’,掌握這些蝕文並不難。

反而為自己學習到這種精妙文字而高興。

一邊學習蝕文。

一邊又取出白雲祖師傳給他的《九煉真功》、以及《五行五方玄元秘錄》。

前者是九煉仙府最頂尖的命道功法,後者則是頂尖煉氣功法。

陳季川手上的,隻能夠修行到抱丹境前三層、煉氣前三層,後續功法還得用功勳去兌換。

兩門功法都是以蝕文記錄。

陳季川每每解讀,都有不同感悟。兩功本是旁門級功法,但陳季川初時解讀,居然隻得出兩篇精妙級功法。

隨著蝕文研究的越深入,解讀出的功法才愈發準確,逐漸達到旁門級的層次。

個中妙境,令陳季川頗感興趣。

解讀兩門功法的同時,又在嘗試將自身修行的《劍圖》、《太陰煉形法》等功法翻譯成蝕文。

又彆有一番心得。

就這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