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想起舊事(1 / 2)

{ } 無彈窗 四爺與十三爺一直追查了好幾處灌溉良田的河流,他們發現河裡的水也呈現出一種微微犯紅的顏色。

“然道是水質本身發生了某種改變?”十三與四爺,還有崔大崔二,以及四爺的幾個護衛站在河岸邊。他們用水桶打了一桶水上來查看。

“去問問這裡的漁民。水質發生變化,然道魚不受影響?”四爺身著寶藍色的長袍,站立在一塊凸出的河石上。

崔大虎生生地上前道:“奴才去問問那邊的幾個漁民。”

四爺對他點點頭,崔大便轉身往他看到的那漁民的方向走去,崔二也緊跟了上去。

十三身著一身青墨色長袍站在四爺邊上,看著茫茫的江麵上有幾隻白色的鳥兒在水麵上掠過,不時用它們尖尖的利嘴從水裡捕捉魚蝦。

“四哥,我聽說皇阿瑪這次要給太子籌糧表功,憑什麼,明明是四哥一手籌的糧食,最後卻儘歸他人名下。太不公平。”十三負手而立道,“這一次四哥如果再找出了江淮一帶糧食大量歉收的緣故,是不是太子又會跟皇阿瑪說是他的功勞?”

四爺如一尊石像屹立在河石上,沉默片刻,淡淡地說道:“太子乃是儲君,是我們的主子,以後更是我們的君王。十三,你可記住了?這一次,皇阿瑪令我留下來,輔助太子監國。他為主,我乃次,所以無論多少事情做好了,都是太子的功勞,做得不好就是我們沒有輔佐好。”

四爺的臉朝著河麵,並不被十三看到,他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臉上是何等的不甘和落寞。

十三看著四爺的側麵,激動地說道:“在十三的心目中,隻有四哥才配的上那個位置,隻有四哥才是十三的主!!”

四爺悠然回過頭,定定地看著十三,心裡似有千言萬語說,想親自跟十三說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告訴他自己其實從來都沒有甘心過。

十三看到四爺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急得說道:“四哥,告訴十三,隻要你敢爭,十三誓死追隨在四哥身邊,能為四哥做任何事情。”

四爺微微蹙起了眉頭,耳邊是紗紗的風聲和河水的流淌聲,他盯著十三英俊的眉目和無比熟悉的五官,心中的話幾乎要吐露出來,但是最終卻還是沒有說出心中最隱秘的秘密,隻是笑道:“四哥知道,四哥一直將你當做自己最重要的兄弟。如果有一天,機會來臨,四哥一定會把握住。現在,我們要找出良田為何歉收的緣故乃是當務之急。”

十三一聽四爺終於肯說出這樣一番話了,心裡頓時豪情四起,他能感覺到四爺心中的丘壑,但是卻從未親口從四爺嘴裡聽到過他對那個位置的期盼。十三自己沒有心思去爭那個位置,他也知道自己沒有資本,也沒有那個能力,但是他隻想四哥能爭一爭,就連老八老九都在覬覦,四哥可是皇後養過,又被皇阿瑪帶在身邊養了兩年的唯一的太子除外的皇子,所以他才是有資格問鼎那個位置的人。

片刻後,隻見崔大和崔二帶著一個漁夫打扮的老鄉過來了。崔大與那個漁夫有說有笑,一副很熟稔的樣子。

“主子,這個老漢是在這一代打了快十年魚的。俺問了問他最近一兩年打魚的情況,他說水裡經常有死魚。”崔大走到四爺跟前,忍不住說道。

那老漢看著麵前的兩個錦衣青年男子,頓時就沒像看著崔大這般親近了,他隻覺得一股無形的壓力在那寶藍色男子的身上散發開來。

老漁民哆哆嗦嗦地,儘然有點語無倫次起來。

“大爺,把剛才跟我說的,跟我們主子學一遍就行了。彆怕。”崔大見四爺一副嚴肅得有些駭人的樣子,隻好出言安慰道。

哎,這也怪不得四四,他除了親切感差一點,其他可都堪稱完美嘛!

“是。俺老漢在這一代打魚打了上十年了,以前啊,水多魚多,日子好過。這兩年不知道怎麼了。水裡的魚少了,常常還能打撈起死魚。哎,水裡是不是生了什麼病呢。”老漢總算說話利索了。

“這條河可有支流,還有人往河水裡排放什麼嗎?”四爺目光一閃,他想不到為何河水會變臟,魚兒會死,是不是有人在河裡下毒了?

“這條河沒有支流,致我們這裡唯一的灌溉田地的河。哎。河水要是再這樣下去,俺老漢以後還不知道能不能打到魚了。”老人家自顧自地說起來。

“最近一兩年可有什麼事情發生?或者說您覺得奇怪的事情?”四爺又問道。

老漢思索了一下四爺的問話,似乎想起了什麼道:“奇怪的事情就是我們村裡這兩年不見了很多青壯年。哎,這算奇怪的事情嗎?”

四爺與十三對視一眼,然後十三從袖子裡拿出一個錢袋,遞給老漢道:“老人家,這點銀子拿去吧。”

老漢沒想到自己不過說了幾句話,卻能拿到賞錢,真是高興得不得了,連連作揖,這才高興地離去了。

四爺想了想剛才老漢的話,突然道:“十三,我想起去年在揚州的事情,那個丁姑娘還記得嗎,還有李衛的弟弟,俱都已經失蹤多時了,一直也沒有再出現過。”

十三露出一股茫然之色,說道:“這些人到底去了哪裡,然道是被人拉去做了壯丁充軍了?”

四爺搖搖頭道:“我已經問過福晉的堂叔了,他是揚州的都統,軍隊裡有什麼需要人丁的,不會用這種辦法拉壯丁的。這是朝廷不允許的。”

“主子,是不是被什麼人拐去做苦力了?”崔大突然道。

這句話如黑夜中的一道閃電劃過天幕,突然點燃了四爺和十三爺眼睛。

“走,去縣衙門,去查最近兩年失蹤人口。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失蹤。”四爺道。

他們騎著馬飛馳在田地間,隻是成片成片的良田間,隻有一些老弱婦孺,青壯年卻不多見。

四爺帶著十三,還有崔大崔二一口氣奔入城裡,直往縣衙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