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線索斷了(1 / 2)

{ } 無彈窗 經過大半年的戰戰停停,雙方的戰事處於一種膠著的狀態,雙方都不敢率先發動大戰,都在觀望,尋找對方的破綻,才好一擊擊中。太子一行人剛好到了漠北,中秋節就還差幾天了。

太子一到,立刻到康熙的禦帳裡來請安。其他幾個皇子也都在,應該都是康熙特意叫來的。

“皇阿瑪,兒臣見您好像瘦了,兒臣特意帶來了幾位廚子,他們的手藝可是會好幾種的,蘇粵川魯菜係都能做,皇阿瑪想吃什麼,都可以做得出來。”太子道。

“嗬嗬,朕的保成孝心可嘉,好,朕還真的想念宮裡的禦膳師傅做的菜呢。”康熙一臉慈祥,當初他出來的時候,其實也帶了好幾個禦膳房的廚子的。

“太子還真會討皇阿瑪歡心。我們在這裡打仗,又不是遊玩,哪裡講究那麼多。”直郡王一向對太子的作為不屑,此刻見他拍康熙的馬屁,忍不住諷刺了一句道。

也就是直郡王敢當著康熙的麵說太子,其他人都還沒有這個分量的。

康熙也隻是看了直郡王一眼,說道:“保清,你太子弟弟也是一片孝心。保成呀,過幾日就是中秋節了,你讓你帶來的那幾個廚師做一頓像樣點的中秋家宴吧,也讓我們大夥兒一起過過節。”

太子端起一副至孝的神情道:“兒臣這就去為皇阿瑪準備。”

八爺和九爺看著太子和直郡王互掐起來,頗有隔岸觀火的意思,反正他們從不與太子正麵起衝突。

待到中午,康熙讓眾人回去歇著,準備中秋家宴,順便開一個草原篝火大會,將已經臣服的各個部落的首領請來聯絡一下感情。

直郡王、三爺、八爺以及九爺、十爺等人得知康熙讓太子來伴駕,而讓老四代為監國的時候,這心裡可是各有了各的想法的。

直郡王覺得這是一件好事,說明康熙對太子這半年多來的監國並不太滿意吧,這不就解了他的權,將他喊來身邊訓誡了。

三爺覺得這太子定是有什麼事情惹著康熙了,否則好好的,乾嘛要提溜他來禦前伺候呢?

八爺和九爺卻覺得讓老四代為監國,特彆是八爺心裡是相當不滿且很驚恐的。四爺就這樣緩緩地在太子之後上位了,這可是八爺不願意看見的。

十爺以及十四爺似乎對幾個哥哥的想法沒什麼感覺,他們或許從未對那個位置有什麼想法,所以壓根不會去揣測皇帝做這樣的決定是有什麼用意。

不過現在,太子一來,康熙就將舉辦中秋宴的事情交給他去辦,似乎看不出對他有什麼不滿。這可令各位皇子們又開始犯嘀咕了。

康熙有午休的習慣,他午休的時候,隻讓梁九功守在,其他人必須都在外麵候著,不準任何人近身。

“保清和保成,以前兄弟倆也有一起玩耍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他們是多麼親密的一對兄弟呀。朕可真有點懷念那個時候了。”康熙睡在床上,斜身背靠著一個很大的靠墊道。

“皇上不必憂心,這人長大了,肯定不可能再與兒時一樣的。直郡王勇猛,太子殿下仁善,依著老奴看,都是皇上的好兒子。”梁九功道。

“老東西,我要你哄我做什麼,說實話!”康熙輕啜了幾句道。

梁九功隻覺得後背一顫,小心地看了康熙一眼道:“奴才不敢置喙太子和直郡王的不是。奴才隻是覺得兩位皇子心胸似乎不大,以後能否對待自己的兄弟,讓愛新覺羅家族的血脈繁榮下去,是老奴擔心的。”

康熙眯起眼睛,道:“直郡王勇猛有餘,智謀和胸懷都不足。朕從未想過,他能繼承我大清。太子,朕親手栽培起來的兒子,卻不能服眾。又讓朕如何放心將這江山交給他手裡。”

梁九功如雕塑一般站立在康熙的床邊,皇帝能對他說這樣私密的話,也是因為他是絕對忠心與康熙的。

“你看看,朕即便是在這裡,還是不斷有彈劾太子的奏折送到朕的手裡。”康熙皺眉道。

“皇上,太子出事還算妥當,您給他找幾個輔政大臣,就好比當初聖祖給皇上您找了四個輔政大臣的。”梁九功道。

“那時,朕可是不懂事的孩子。他確早已成年,朕給他找輔政大臣,又有何用?”康熙搖搖頭道。

“皇上,您還春秋鼎盛,何必擔心這些事情。您在提點著太子,再教導他十年八載的,或許他就有長進了。”梁九功說道。

康熙這回沒有再繼續說,停歇了一會兒,才道:“你也出去吧,守在外麵,不許任何人靠近!”

梁九功知道,康熙這是要召見那些暗衛了,便立刻後退幾步,轉身走了出去。

待他出去後,幾道暗影也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閃了出來,一起站在康熙的床前,跪下行禮後,等待康熙的詢問。

“可查到了什麼?”康熙閉著眼睛道。

“啟稟皇上,奴才們在揚州暗查了一圈,發現蘇福晟與一個姓周的商人來往密切。待奴才們去找這個周姓人,卻去遲了。他,以及他全家,甚至宅院都被人放了一把火,燒得個一乾二淨。”暗衛跪在地上稟報道。

“燒了?你的意思是說再也查不出什麼了?”康熙怒道。

“奴才該死。從那蘇福晟的家中所查的東西看,並無與任何人通信或者結交。隻有這個姓周的商人。奴才們發現姓周的商人以前並非揚州人士,而是來自京都。”暗衛道。

“繼續查,或許有人是掩人耳目。一個商人,就敢夥同官員造出那麼大的動靜?還妄圖陷害當朝太子,朕覺得這就是一個陰謀。揚州一幫人看來都過得太滋潤了,傳朕的旨意,查抄蘇家,蘇家成年男子一律問斬,不及13歲的幼子全部發配永寧塔為奴,且三代不得科舉。婦人一律絞殺,未成年者,罰入官家為奴。”康熙冷冷道。這一道旨意是讓人擬了旨意,然後派人去揚州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