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 小岔子(1 / 2)

{ } 無彈窗 眾人在鐘粹宮裡又坐了一會兒,便從裡麵告辭出來。蘭琴拉著馨怡打算再去宜妃那邊去,卻看見九福晉一個人回過頭來,似乎並沒有打算與八福晉一塊走。

“妾身見過九福晉!”蘭琴見九福晉董鄂氏朝著自己走過來了,連忙見禮。

“兩位妹妹不必多禮。你們是打算去翊坤宮吧!”九福晉道。

“是,我們再去給宜妃娘娘拜個年,請安。九福晉是回宜妃娘娘那裡麼?”蘭琴直覺這個九福晉不像三福晉那般刻薄,也不是四福晉那樣城府深的人,也不像八福晉那樣強勢。

“那便一道吧。翊坤宮在西邊,離這裡有些遠,兩位不熟悉這宮裡頭,還是跟著我吧。”九福晉言談溫和。

完顏氏跟著八福晉還留在鐘粹宮,蘭琴也不像去叫她是否一起了,個人投緣可是勉強不來的。

一路上,九福晉也不拿正福晉的架勢瞧不起人,絮絮叨叨地與蘭琴和馨怡說一些天氣花草的話題,本來還很長的一段宮道,因為說話的人不討厭,很快就到了翊坤宮。

蘭琴等隨著九福晉走進去,還沒走入主殿,就聽見宜妃的笑聲。原來大福晉和十福晉在她這裡呢。

九福晉領著蘭琴和馨怡走到宜妃跟前行了禮,待問過話後才讓她們也坐一會兒,吃吃茶,說說話。

其實因為德妃和宜妃的關係一直不好,蘭琴本打算進來拜個年,請個安就告辭的,可是架不住宜妃熱情的挽留,便隻好在宮女的伺候下坐了下來。

蘭琴一看見十福晉瞪著自己的樣子,就知道自己是接連踩了地雷一般,因為淑惠的緣故,指不定對麵的這位郭絡羅家的二小姐怎麼敵視自己。十福晉可是八福晉的親妹子呀,是宜妃的表侄女。剛才宜妃笑得那麼歡,就是她不知說了什麼,引得宜妃大笑。

“你個促狹的!”宜妃捏著帕子仍舊指著郭絡羅明月笑道。蘭琴乘著機會好好看了看十福晉,她的容貌不比八福晉差,可是差在氣質上。這個明月一看,就沒有八福晉有城府,喜怒都溢於言表了。

“姑母!反正九表哥就是欺負我了,你可不能不管。”明月嬌笑道。

“那個小子,你讓你九嫂去管去。兒大不由娘了,本宮見都難得見他一麵的。”宜妃笑道。

於是,明月又開始與九福晉撒起嬌來了。蘭琴看著可愛活潑的十福晉,心想著十爺那般耿直的人應該喜歡這樣的十福晉呀,怎麼現在好像將淑惠寵得上了天。

宜妃果然掌管著後宮的諸多事情,比如今晚上的家宴,貌似康熙選在了禦花園的水榭亭那邊。宜妃負責著膳食的安排,德妃是管器具的。老康也真會給自己的小老婆們派活的,一個管著膳食,一個就管器具,做飯哪裡離得了盤子碗的,這樣德妃和宜妃就互相製約了。

時不時就有管事模樣的嬤嬤進來跟宜妃請示,這種情況蘭琴在德妃那裡也見著了,看來這次家宴應該是她們倆共同主持的。

“什麼,那些東西怎麼會死的?今晚上就要用,現在死了,晚上的晚宴怎麼辦?”宜妃一聽管事的彙報,立刻變了臉色道。

剛剛還一派和氣的氛圍,因為宜妃的這聲斥責,立刻就安靜了下來。

“奴才也不知道為何那盆魚會死,請宜妃娘娘責罰!”管事的立刻跪了下去。

“本宮責罰你有何用,即便將你打死,那盆魚還是活不過來。可現在離晚宴不過兩個時辰了,上哪裡再去弄那麼多新鮮活著的鮭魚去!”宜妃氣道。她一直就掌管著禦膳房食材的采買,這可是一個肥差。

跪在地上的奴才嚇得不斷磕頭,可是他即便磕破了頭也無濟於事呀。

“娘娘,莫要氣壞了身子,一定還有辦法的。”這是,一直沒怎麼做聲的大福晉說話了。

蘭琴打量了幾下直郡王的嫡福晉,看著很是端莊大氣,臉上也沒有老陳的樣子,看來很受直郡王的寵愛呀。她恐怕是皇子裡麵為數幾個比較少地受丈夫寵愛的嫡福晉了。

“這幫奴才真是不儘心,哎。如今鮭魚死了,你讓今天晚上的那道清蒸鮭魚怎麼辦?死了的,能與活魚比麼。皇上最喜歡的就是這道菜,他一吃就能吃出魚的新鮮與否來。到時候,你讓本宮如何在皇上麵前有顏麵!”宜妃氣得不輕,可是她明白此刻不是她發脾氣的時候,所以一直就忍著沒有發,隻是不斷在逼問跪在地上那個人出主意。

“娘娘,鮭魚清蒸最顯原味。不如換一種做法,可以掩蓋一些。這鮭魚死得不久,現在全部剖開內臟,立刻加上作料醃製起來,晚上就做一道紅燒鮭魚,也還是可行的。畢竟像這樣的晚上,皇阿瑪招待的都是滿朝的文武大臣命婦,未必注意這道菜去了。最要緊的是不能讓皇家的顏麵在臣子們麵前失了體統。”大福晉道。

宜妃眼睛一亮,覺得大福晉說得在理,於是立刻對著地上的人道:“還不快去,按著大福晉的意思,讓禦膳房的那幫廚子趕緊將鮭魚全部剖腹,洗好了魚,用作料醃製上。”

跪在地上的奴才立刻爬起來連連稱是,然後便低著腰身跑出去了。

“好了,姑母,還是大嫂主意多,我們都太年輕,禁不住事情,剛才那奴才一說,我心裡急得不得了,卻又想不到合適的法子。”明月連忙說道。

“十弟妹過獎了,我不過是比你多吃了幾年飯而已。”大福晉謙虛地笑道。

“大福晉可是比你們都進門早的人,自然見識多。今日多虧你了,不然本宮還真有點抓瞎。”宜妃讚賞地對大福晉說道。

蘭琴和馨怡都隻有聽著她們說話的份,看著宜妃教訓人的時候的氣場還真是厲害,而大福晉覺羅氏的沉穩和淡定也給蘭琴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經過這麼一個小插曲,宜妃的心情到底比不得前麵,蘭琴和馨怡感覺告辭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