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章 傾訴(1 / 2)

{ } 無彈窗 “隻要你的心裡有我!”喜妞說道,“那我現在就回家去,跟我爹娘說,你可來接我?”

十四點點頭,遂與喜妞一塊兒下山去了。他是要將她送到下山口,有了人煙的地方才返回。

四爺本是去了那個康熙與行癡藏匿的洞穴裡,卻沒有找到康熙,隻見行癡在裡麵打坐。

四爺這還是第一次獨自見到順治,心裡有些激動,也有些忐忑。這位皇祖法已經出家五十年了,如今差不多八十高壽。隻見他長得眉毛須白,一副慈眉善目的樣子。

“見過大師!”四爺對行癡行禮道。

行癡睜開眼睛,看見是四爺,道:“你是來尋你阿瑪的?”

四爺點點頭,道:“外麵那些此刻已經全部捉拿住了,隻是漏了一個落網之魚,想必已經跟著下山的香客出寺了。”

行癡微微笑道:“你倒是很快就辦利索了,看來你阿瑪沒有看錯你。”

四爺聽到這裡,心裡微微一動,從順治的嘴裡聽到了康熙對自己的評價,那可是很激動的!!

“阿瑪乃千古一人,兒臣能趕超之千分之一,就已經滿足了。”四爺忍不住道。

行癡靜靜地注視著四爺,開口道:“你阿瑪做了許多彆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貧僧為他感到敬佩。貧僧一輩子都不曾參透的道理,你阿瑪卻能身體力行,實乃大清之幸,乃社稷之幸!”

四爺見行癡說到了朝政,心道:看來自己的這位皇爺爺五十年修行也還未放下大清呀。可是當年到底是什麼促使了這位大清的第一位名正言順的皇帝放棄皇位,毅然來到這裡的深山中出家了呢?

行癡瞧著四爺的神色,心裡微微一動,他也忍不住想與四爺多說幾句,畢竟他是康熙看好的接班人呀!自己在這深山裡修行五十年了,可還是沒有完全放下心中對大清的係念。世人都以為順治帝當年為董鄂妃而棄了江山,遁入空門,可是又有誰知道,其實他一直沒有放下對大清的掛記。當年放棄皇位,實乃有不得對外界言說的苦衷。

“你可知我是誰?”行癡道。他看到四爺的時候,覺得他的身上有著比康熙更加堅硬的內心,但是他又很隱忍,沒有康熙那麼張揚而鋒芒畢露。行癡在內心是十分喜歡這樣的品質的,自己就是缺乏這樣的一種品德精神才在那個位置上待得異常痛苦。

“行癡大師乃得道高僧。”四爺決心還是裝作不知吧。

“你隻說對了一點,除去高僧的身份,貧僧是你的皇祖法!”行癡道。

四爺眼皮子一抽,靜靜地看著順治,然後噗通一下,雙腿跪了下去,對著行癡行了大禮,磕了三個頭。

行癡靜靜地看著四爺對自己行禮,沒有出聲阻止,這代表了他已經接收了四爺。

“你起來吧!你皇阿瑪小小年紀背負起我沒有完成的重任,實在是為難了他。如今看到大清國泰民安,繁榮富強,貧僧深深為之驕傲。”行癡道,“你可知我當初為何要遁入空門?”

行癡這些話從來沒有跟外人說,甚至連康熙都沒有說,此刻他儘然有點想與四爺說,說說自己這五十年來的事情。因為他覺得自己時日或許已經不多了,所以要將那些沒有說出口的話都講出來。

“孫兒不知,請皇祖法明示!”四爺恭敬地對順治道。

“當年,其實是我不想做皇帝了。不管她的事情的。”行癡似在回憶當年的往事,聲音都變得有些哽咽了。事隔五十年了,他回憶起董鄂妃那個女子,似乎還不能很平靜。

四爺沒有說話,他知道這個時候隻需要靜靜地聽他說就行了。而他剛剛口中的“她”就是指的董鄂妃。

“世人都怪董鄂妃迷惑了貧僧,其實是她替貧僧背著罵名。是我對不起她!如果不是她的出現,隻怕我早就不在這個世界上了。可額娘卻很討厭她,認為是她迷惑了我不理朝政,其實都是我自己根本對那樣的朝政不感興趣的。”行癡道。他心裡對董鄂妃一直抱著愧疚之心,任由世人誤會是她導致了自己放棄皇位,這種愧疚一直使得他不得安寧,即便修行了五十年,也還是沒有消溺這種愧疚感。

“皇祖法,為何人人都向往那個位置,您卻不想做皇帝!”四爺忍不住開口道。

“人人都覺得那個位置是世界上最崇高的位置,自以為當了皇帝就可以為所欲為,其實那個位置是最孤寂的地方。身邊的人都在想從你身上撈取好處。額娘變得不像是額娘了,親叔叔要來當阿瑪。”行癡道,“那個時候,太多的人來對我指手畫腳,也有人背著我嘲笑我。你說做這樣的皇帝還有什麼意思?”

四爺也知道順治爺是如何當上皇帝的。他作為清世宗皇太極的幼子,前麵有肅親王豪格的成年兄長,若沒有強有力的後盾支持,他根本就不可能當上皇帝。眾所周知,孝莊皇太後當時還是莊妃,帶著年幼的順治投靠了多爾袞,有了他的支持,這才將順治推上了皇位。至於多爾袞與孝莊皇太後的關係,那更是清廷忌諱的不可言說的最高機密。

“皇祖法,你我生來就是愛新覺羅的子孫,從一出生起就擔負著大清的命運的重任。唯有積極向上,不斷求取,才能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皇帝隻是一種權利,並不代表當上了皇帝,就得到了一切。其實隻是一個,一個有了實現自己所想所思抱負的而已。皇祖法所遇到的那些事,如果擱在孫兒身上,孫兒也不一定能比皇祖法做得更好,但是孫兒隻明白一點:那便是孫兒是愛新覺羅的後代,所以遇到任何事情不能退縮,隻能前進。”四爺道。剛剛行癡所說的那些話,實則就是他當年為何放棄皇位的最真實的緣故。並非董鄂妃的離世才導致他心灰意冷,而他早就心灰意冷,董鄂妃的死隻是一個刺激他最終做出決定的引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