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臨羨在認認真真的計算今年的收成,按照楊氏和趙老漢他們的說法,往年一畝田的產量是四百多斤,今年算起來,一畝田還多了一百多斤產量。這著實是讓趙家人沒想到的。
楊氏便說:“都說了玉嫃是福星,旺家,有她在,這產量能不高嗎?”
趙老漢原本就沒有楊氏那麼信這個的,但是自從蘇玉嫃進門後,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是加倍的得到,那不是福星又是什麼。
蘇玉嫃可不敢居這個功勞,連忙說:“一定是相公帶回來的秧苗好,所以才會增產的。”
王氏也比較認同蘇玉嫃的話:“可不是嘛!三弟妹還真有這個能耐,那咱們乾脆不要乾活了,就放點東西放在地上,讓三弟妹旺起來就可以了。這地啊,三弟妹可從來就沒有去幫忙過,種秧苗,插秧,施肥,她什麼時候插過手啊!這收成多了,咋又算到她頭上呢!”
楊氏瞥了她一眼:“就你話多,你不說不話,能把你當啞巴嗎?”
王氏據理力爭:“我說的都是實話,娘你偏心三弟妹,所以看她啥都順眼。”
楊氏懶得搭理王氏。
這趙家不但豐收,且產量比平時都要多的消息又在村子裡傳開了,紛紛將勞動得來的米留一些做種子。
以前用那些老種子,一畝田才四百多斤,那還要種的好,施肥施的多才行。這趙家種田的時候,也沒見多施什麼肥啊!偏偏就一畝田多了一百多斤的收成,那完成就像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大家能不學著做嗎?
而因為趙臨羨是用豐縣的種子和老種子一塊摻和種的,所以出來的米又大又圓潤,真的是讓人看著心裡歡喜極了。
東莊村的米原是細長的,而豐縣的米雖說比較圓潤,但比這個短一些,也就是說,趙臨羨的米,是結合兩種米的特長了。
鎮上麵那些米商,得知趙臨羨有了收成,紛紛上前來要求收購。
商人都比較奸詐,相用最低的價格收購這批好米,按照市場價,潯鎮這邊米的米價一兩銀子是三石,但這可是摻雜了豐縣的米種,怎麼可能按這個價出售呢!
幾個商人都在和趙臨羨耗,趙臨羨最不怕的就是耗了,反正也不耽誤什麼事,這麼多米,還有沒碾的稻穀呢!總歸都是自己的,總會有人願意花重金來買,要說他也沒有借著今年乾旱而漫天要價,就是折合了一下東莊米和豐縣米的米價,一兩銀子兩石。
要說這個米價也不是很貴,這種米在整個潯鎮那都是沒有的,一旦流道世麵上去,那絕對是爭先搶後的購買。
理是這個理,但要一下子購買這麼多糧食,那也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這種米隻能一個人買到,再放到米鋪裡麵去,才能更好的掙大錢,如果讓好幾個人分開買,價格就不好商定,為了搶生意,說不定還會惡意降價,也就掙不到什麼錢。
對於王氏來說,一兩銀子三石也可以,總比砸手上好吧!要是沒人買,這麼多米呢!被米蟲吃了才可惜。
趙鐵柱就知道自家婆娘的嘴巴特彆多,所以時時刻刻都叮囑她彆多嘴。
有些商人打聽到王氏的情況,就準備買些錢財去賄賂王氏,希望她幫忙,給的錢可不少,十兩銀子。
王氏吞了吞口水,連忙就給應下了,她是不敢娶跟趙臨羨說,和蘇玉嫃還有些說頭,便趁大家都在忙,蘇玉嫃一個人在廚房的時候,王氏上前說這事:“三弟妹,你們到底想把米賣給誰啊!”
蘇玉嫃可不想管這個問題,相信趙臨羨有自己的想法。
“大嫂,這是男人們的事,咱們女人就不要探聽了吧!”蘇玉嫃原意是想和玉豐齋合作,那是祁家的產業,又怕趙臨羨那個醋壇子打翻,以為她是想著祁謙呢!所以乾脆就不開口了。
王氏在蘇玉嫃這裡沒有探聽到自己想要的,真是不甘心那十兩銀子得不到,這時那個奸商又提出去看看米倉裡麵到底有多少米。
王氏真的一點防備之心都沒有,直接就帶那個奸商去米倉。
因為趙家放不下這麼多米,所以趙臨羨是租用了祠堂來放米,祠堂圍牆極高,門口讓一個人守著就行,這王氏為了十兩銀子,就趁著趙鐵柱守門的時候,將趙鐵柱騙走,說是肚子疼。
也得虧是趙臨羨和蘇玉嫃過來查看發現了,不然米被全部搬走還不知道。
發現偷米的,蘇玉嫃比趙臨羨衝的還快,直接上去就一腳踹在偷米賊身上,一陣拳打腳踢。
趙臨羨害怕蘇玉嫃受傷,連忙上前幫忙。
這一打鬨,動靜就驚擾了附近的村民,紛紛拿著火把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