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咱家會不會出個狀元(2 / 2)

福上眉梢 溫了 5212 字 11個月前

趙臨羨連忙讓她去休息,便接過書讀起來。

蘇玉嫃走到灶房,楊氏看見她便問:“你咋端著雞蛋出來了。”

蘇玉嫃說:“娘,大嫂和孩子們都在裡頭呢!你給我一個人煮糖水雞蛋,也不太好,我一個人怎麼好意思吃啊!”

楊氏說:“那我隻管你的呢!那些都是分家出去的,我管不著。我想著三郎的孩子,肯定比虎娃木棍他們要聰明啊!還在肚子裡就聽書了,也不知道咱家會不會出個狀元,我指定要給他大補才行。”

狀元!蘇玉嫃倒吸了一口涼氣,這狀元可是三年才出一個,哪裡有那麼容易,就說祁謙吧!現在考上舉人了,可他從小到大念書可沒少受罪,他娘對他要求極高,很多小孩子還在外麵玩蹴鞠,玩風箏,他就在家背書,除了背書就是背書,一生中做過最出格的事情,大概就是違抗他娘要娶蘇玉嫃,最後還是他娘勝了。

雖說考上舉人,狀元,是滿門榮耀,光宗耀祖的事情,可那樣壓力太大了,蘇玉嫃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為了念書變的不苟言笑,失去很多快樂。

一天下來,晚上坐在火堆旁吃飯,楊氏問孩子們的情況。

趙臨羨說:“虎娃比木棍要聰明,記的多,還能舉一反三,不過他心思不定坐不住,還需要好好管教。”

蘇玉嫃也認同:“虎娃那孩子,什麼事情跟他說一遍,差不多就記住了,可是木棍要記很久,木棍對讀書沒有虎娃有興趣。不過聰明的孩子往往也容易走歪路,還需要好好的約束教導才行呢!大嫂要是管得好,福氣在後頭呢!”

楊氏說:“這麼說起來,虎娃有讀書的天分,將來咱們家能出個秀才?不過你大嫂那德性,能把虎娃教好那也是奇怪了。”

對於這事趙臨羨和蘇玉嫃也不好多說什麼,侄子就是侄子,管的多了,隻怕哥哥嫂嫂還不高興,這個還是得爹娘去管。

不過趙老漢就不認同楊氏的話:“讀書靠的是天分呢!人各有命,三郎咱們也沒管,啥事都是他自己為自己想的,不也挺好。”

楊氏歎歎氣:“咱們要是管一管,三郎能更好。”

趙老漢無言以對了。

趙臨羨也趁著年前把織布機買了回來,楊氏和江.氏輪流織布,王氏因著懷了孩子,便沒有加入進來。

這一次江.氏幫忙織布也是給她開工錢的,讓她掙點。

這個年和去年倒也沒有區彆,幾家人都是分開過的年,王氏並沒有占到什麼便宜,不過她十分的高興,因為趙三郎和蘇玉嫃誇了她家虎娃,說她家虎娃記性很好,這讓她年初二回娘家的時候,在娘家麵前好好炫耀了一番,感覺她家虎娃就是實打實的秀才老爺了。

王氏沒想到狀元這個名號,她所能想到最有麵子的就是秀才老爺,畢竟十裡八鄉也出不了幾個秀才,一旦考上秀才,那就是吃喝不愁了,就算考不上舉人,那辦個私塾,收束脩也是過的比村裡其他人好的。

更何況她覺得她家虎娃還更能有出息。

娘家人一聽王氏的話,也跟著高興呢!誰不想家裡出個有出息的,以後出去都好說話一點。不過娘家人也有自己的猶豫:“雖然說虎娃聰明,但到底供一個讀書人那也是不容易的,瞧瞧老趙家之前供趙三郎多辛苦啊!那趙三郎也沒有考上秀才走讀書人這條道路,當時趙三郎出門闖蕩的時候,你婆婆受了多少人的白眼,也得虧趙三郎在外頭掙了些銀錢回來,不然那之前的錢可全是打了水漂。”

王氏比誰都清楚呢!但人人都是這樣,想賭一把,畢竟這個要是賭對了,自己一輩子就享福了。“三郎他是不逢時呢!碰上了戰亂,那年就沒考了,現在太太平平的,我家虎娃肯定有出息,再說了,之前三郎念書的時候,家裡還有書,還有一些筆墨啥的,可以讓虎娃撿著用,再說那夫子的束脩吧!我們家現在也漸漸好起來了,我養蠶能有不少收成,鐵柱會個手藝活也能掙點,再加上種田,種地,怎麼著供一個讀書人還是可以的。”

娘家人這麼一聽,倒是覺得也不錯:“你們既然有這麼合計,那就好好的存錢為虎娃將來著想,這一家出一個有出息的,那就好了,你瞧瞧你公公婆婆,這可是神氣了。”

王氏心裡是明白的,肯定會咬緊牙關供虎娃,她覺得今年回娘家是最開心的,平時回娘家那都是在抱怨婆婆的偏心,也就是今年,說的是自家兒子的未來,當娘的自然是高興。

娘家人又說,虎娃要上學堂應該娶個學名了。

王氏也想到這一層,趙三郎的學名是自家婆婆送了一籃子雞蛋求夫子給取的,王氏舍不得雞蛋,就打算讓趙三郎取,他讀的書也不少,取出來的名字還能很差?重點是,他不會要一籃子雞蛋。

現在要送虎娃上學堂了,比之前就更加要算計一些,不然要是因為交不起束脩而耽誤了兒子的學業,那可就是罪人了。

對此娘家人也是支持的,總歸是自家的叔叔,還能給侄子取個差名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