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心裡也清楚,他的貴妃啊!不過是怕他疑心,畢竟,在這深宮裡,誰不想有個兒子在身邊,有個依靠,也有個請安的人。
公主畢竟都是要嫁出去的。
不過這次皇帝陛下心裡卻也開始琢磨了,六皇子不同於其他皇子,他自小就不爭,隻把文武琢磨,喜怒不形於色,有時連他這個爹也看不出六兒子在想什麼。
六皇子一般不開口,可說出來的話,獻出的計總是最讓人滿意的。
如果讓六皇子記在貴妃名下,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讓他成為皇儲的候選人。
這事皇帝陛下琢磨了兩三天,眼看著人都清瘦了,大臣們每天都在朝堂上口吐飛沫的爭辯。
最後皇帝陛下在暗衛的通報下,決定讓六皇子前往潯鎮。
大臣們這會才想起來這個六皇子,要說這個六皇子也是沒什麼存在感,爹不疼,娘死了,母族更是一言難儘,他自己倒也識趣,前幾年在邊關待著,這幾年回京了,也是無事不出府。
而皇帝陛下之所以這麼決定,就是因為暗衛告訴他,六皇子壓根就沒和貴妃娘娘見過麵。
那麼貴妃娘娘當日那些話,就不是刻意說的,更不可能是兩人聯手想奪江山了。
所以皇帝陛下很放心讓六皇子去潯鎮。
不過對此大臣們也有話說。
“陛下,這六皇子就是一個武將,前幾年在邊關待著,因為受了傷會京城養傷,他怎麼會懂查案呢!還是四皇子合適。”
“陛下,老臣覺得還是二皇子合適,二皇子這些年養在皇後膝下,是越來越辦事老道沉穩了,之前京中好幾件事,二皇子都擺平了。”
“陛下,二皇子金貴,乃皇後養子,不宜去潯鎮查案啊!從京城去潯鎮,路途遙遠,其中危險更是無法預知。還是三皇子前去較好。”
“……”
皇帝陛下冷冷的看著群臣,沉吟半刻才說:“要不然,朕這位置讓各位愛卿來坐好了,朕走到下麵聽你們的。”
群臣連忙跪下,高喊:“微臣不敢。”
皇帝陛下“哼”了一聲:“朕之所以選老六,也是有理由的,老六在邊關待了幾年,深知將士們的不易,所以他必然會好好查這件事,給將士們一個公道。其次啊!他皮糙肉厚,讓他辛苦跑去潯鎮,最合適了。你們說的那些皇子們,一個個在京城享福慣了,彆折騰他們了。”
誰聽不出這話啊!皇帝陛下明裡是心疼兒子們顛簸,實際上還不是把群臣的嘴堵的死死的,現在哪個大臣還能說,讓我推薦的皇子去受苦吧!
那不是找抽。
所以這事就這麼不愉快的定下了。
六皇子這邊,接到去潯鎮的聖旨,並沒有格外的開心,他有自知之明,他爹不喜歡他,這些年他都沒怎麼接觸過朝政,要想好好活下去,就先不動聲色的韜光養晦。
雖說這次查案是冒頭的好機會,可風險也是極大的。
六皇子心裡對中毒一事心裡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是有人下毒,但將士們隻是上吐下瀉,難道是下了瀉藥?
這下毒總要有目的,如果是蠻夷的奸細下毒,那肯定不會隻下一點瀉藥吧!如果是普通商人又為什麼要下瀉藥!
難道是不想活了,找死,並且是想帶著全家老小一起找死的那種!
怎麼著也說不通。
而六皇子仔細看了邊關呈報上來的情況,再加上他之前在苦寒的邊關待過,腦海裡隱約覺得,這不像下毒,倒像是好米換了差米,去到苦寒之地米再受點寒,長了黴之類的。
那什麼人有本事換米?這裡頭可關聯大著呢!
不過這一切都隻是猜測,實際上是什麼樣子的,還要去潯鎮查一查。
隻是他清楚,這一路怕是不太平了。
朝廷這邊定了六皇子做欽差的事早已傳到了潯鎮,連帶著同洲府的知府大人那也是緊張的。
要說來的其他皇子,下麵的官員們都多少了解,投其所好,這話就好說了。
可六皇子他們一點也不了解,快馬加鞭問上頭的人,上頭的人還愁呢!對於一個不受重視的人,基本上大家就沒在意過。
誰知道那六皇子的愛好是什麼。
而六皇子這邊,自然也不會敲鑼打鼓的前往潯鎮,他讓浩浩蕩蕩的隊伍隨著規矩走,而他,則換了便衣,帶了幾個隨從,悄悄的在頭天晚上就直奔潯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