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封賞(1 / 2)

福上眉梢 溫了 6017 字 11個月前

晚宴設在貴妃娘娘的宮中,陛下吃著大閘蟹,配著果子酒,真是一個美字。

貴妃娘娘說:“陛下,有沒有覺得此情此景有種民間父子之樂的感覺。”

陛下聞言瞧了一眼六皇子:“老六與朕是不親厚,這感覺怕是君臣之樂吧!”

貴妃娘娘是有心調節這父子倆的關係,柔聲柔氣對陛下說:“老六向來孝順的,隻是不說。”

“是嗎?”陛下飲了一口果子酒,然後拿出蟹八件出來準備吃螃蟹。

六皇子沉吟了半響才說:“父皇,兒臣此番去潯鎮,認識挺妙的一戶人家。”

“哦!什麼人家!”

“三代同堂,老夫妻是老農,兒子是員外,走南闖北有見識有魄力,兒媳婦貌美且聰穎,小孫子特彆有趣,兩三歲的年紀,比大人還要老成。”

陛下看著六兒子,不知道他說這話是想表達什麼!

貴妃娘娘則說:“那這戶人家應當是幸福美滿的。”

六皇子點點頭:“雖然他們一家三代不是一個層麵上的人,但他們卻互相包容理解,把日子越過越好。其實那位大娘也有三個兒子,可其他兒子不怎麼孝順她和老伴,也隻有三兒子孝順,讓他們衣食無憂。我在他們家住了一晚,有了些交情,那位大娘對我說,父母偏心是正常的,但養育之恩大如天,孩子們儘孝應該是孩子們的事,不能混為一談。兒臣想著這些年愧對父皇,未曾在膝下孝敬,那些大娘為我指點迷津,讓我帶些潯鎮的特產給爹吃,雖說不是什麼名貴的東西,可爹在乎的是孩子們的心意。我希望爹爹吃了我帶回來的東西能感覺到開心,做兒子的就滿足了。”

平日裡六皇子話很少,所以貴妃娘娘倒是沒想到他會說出這麼一番話。

陛下聽了以後,內心很是蕩漾,他膝下兒子們不少,為了哄他開心,敬獻各種奇珍異寶的都有,但都不如那個老婦說的,帶些特產回去給爹爹嘗嘗了。

“那位老婦倒是明白人,也難怪她兒子成了員外。”

六皇子又說:“大娘的兒媳婦也是個妙人,聽聞當初趙夫人和趙員外剛認識的時候,趙員外就是一個窮的叮當響的莊稼漢,趙夫人則是員外的女兒,她不僅不嫌棄,嫁過去把夫家旺的很紅火。而且兒臣上折子說的那個成績糧草官的提議,就是趙夫人說出來的。當然,她不是妄議朝政,隻是感慨了一句,兒臣便上心了。”

陛下深吸一口氣:“這家人倒真的挺妙,你結識這一家子,對你啟發很多啊!”

“兒臣愚笨,不懂得孝敬父皇,也不知道哄父皇開心,隻能聽聽彆人的意見,為父皇分憂解難。”

陛下也很有感觸:“朕這會倒覺得,這民間百姓的小日子過得比朕舒坦啊!”

貴妃娘娘說:“這還不是托陛下的福嗎?是陛下給百姓們一個太平盛世,他們才能幸福美滿的生活。”

陛下笑的滿臉褶子都出來了:“這趙家人很不錯,讓老六知道怎麼孝敬我這個爹了,該賞啊!賞什麼好呢!你剛剛說他是員外,靠什麼起家的。”

六皇子說:“說來也巧,便是父皇親自封的貢米種植者,趙臨羨。”

陛下恍然想起來:“對對對,是有這麼一個人,他種的米好像叫嫃米啊!那米白白胖胖的,讓人很有食欲。”

“是的父皇,那嫃米是他自己研究所創,他是個種田奇才,如今還在研究怎麼樣能讓田種兩季稻米,增加生產量。而他之所以將米命名為嫃米,是因為他夫人名字裡有個嫃字。”

貴妃娘娘對陛下說:“陛下,這樣的人才,可是要好好用起來啊!更何況他還是個重情之人,頗受陛下影響啊!”

陛下心裡美滋滋,雖然他很多妃子,很多兒女,但他這近二十年獨寵貴妃娘娘,再年輕的妃子都沒有撼動過貴妃娘娘的地位,他的確也算得上一個重情人。

“既然趙臨羨是一個種田奇才,那潯鎮設一個糧草官,就讓他擔任吧!然後讓他儘快研究怎麼樣一年才能種出兩季稻米,這是大事,若是研究出來,他是我朝功臣。”

六皇子替趙臨羨謝了陛下的恩典。

貴妃娘娘想了想:“陛下,您不賞趙家婆媳嗎?”

陛下笑了笑:“賞,怎麼能不賞呢!貴妃,你挑些好的綢緞花色還有首飾賞給趙家婆媳,再加一千兩銀子。”

這個大好的消息是半個月後到達趙家的。

趙家在潯鎮並不是顯赫人家,宅子也不大,內官太監好一頓找啊!

這天趙老漢照常在外邊掃落葉,內官上前說:“請問老伯,這裡是趙員外家嗎?”

按照趙老漢這打扮,內官從心裡就把他當做是這院子裡的老管家。

趙老漢沒見過內官,隻覺得他們看上去是男的,但臉上細嫩的跟個大姑娘似的,他不記得兒子結交這類朋友啊!然後多嘴的問一句:“這裡也是趙員外家,但是不是你們要找的趙員外,我就不知道了。”

內官覺得這老頭還挺有趣的:“我們要找趙臨羨趙員外。”

趙老漢明明白白聽見兒子的名字,便回答:“那沒錯了,這裡是你們要找的地方。”

內官鬆了一口氣,生怕這是另一個趙家,那又得多跑。“這位老伯,你是?能帶我們去見趙員外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