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玻璃與琉璃(2 / 2)

絞明 珩毅 3382 字 10個月前

在冶煉青銅的過程中,由於各種礦物質的熔化,其中玻璃物質在排出的銅礦渣中就會出現矽化合物拉成的絲或結成的塊狀物。

由於一部分銅粒子侵入到玻璃質中,因此其呈現出淺藍或淺綠色,這些半透明、鮮豔的物質引起了工匠們的注意,經過他們的稍稍加工,便可製成精美的玻璃裝飾品了,這樣經過長期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古代中國人終於掌握了玻璃的生產技術和規律。

古人稱玻璃為“琉琳”、“流離”、“琉璃”,從南北朝開始,還有“頗黎”之稱。

根據《廣雅》和《韻集》的記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琉璃”是用火燒的玻璃質珠子以及其它一些透明物質的統稱,明代開始人們所說的“琉璃”是不透明的,和玻璃是有所區彆的。

華夏古代玻璃雖為華夏古人的獨立發明,但其發展緩慢,並一直保持著固有的特點,既具有絢麗多彩、晶瑩璀璨的優點,又有輕脆易碎、不耐高溫、不適應驟冷驟熱的缺點。

這是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是鉛鋇,燒成溫度較低所致,鉛鋇玻璃不適合製作飲食器皿,隻適合加工成各種裝飾品、禮器和隨葬品等,因此,比起陶瓷、青銅、玉石器來,玻璃器具用途狹小、發展不充分。

而西方運輸過來的玻璃以納鈣玻璃為主,耐溫性能較好,對驟冷驟熱的適應性較強,用途和生產量都遠大於華夏玻璃。

簡單的說目前華夏大地就有玻璃生產出來,不過都是帶有各種顏色的玻璃,更應該稱呼為琉璃,主要作為裝飾品、禮器、隨葬品等,不能製作成玻璃鏡,更沒有辦法作為門窗玻璃使用,以至於從西方運輸過來的小塊玻璃鏡都成為珍寶。

現在人民商會卻將人們當作珍寶的玻璃鏡拿出來大批量銷售,不但有手掌大小的玻璃鏡,還有人臉大乃至人半身大的玻璃鏡,最重要的是玻璃鏡的價格,非常的便宜,一塊手掌大小的玻璃鏡售價才一錢銀子。

放到之前,這麼一塊手掌大小的玻璃鏡價格高達上百兩銀子。

隨著玻璃產量提升和生產成本下降,人民商會銷售的玻璃鏡價格也會不斷下降,讓普通老百姓也能夠買得起。

現在玻璃鏡的價格還高,所以隻影響到人民軍治下中上層家庭,他們可以隨意掏出銀子去購買玻璃鏡。

當某個大戶人家夫人從人民商會購買一塊玻璃鏡,然後在一次聚會上將玻璃鏡拿出來一群女人一起觀賞,很快人民商會來購買玻璃鏡的人就多了,主要是丫鬟過來購買,夫人、小姐們一般很少拋頭露麵。

夫人、小姐們在購買玻璃鏡上還進行攀比,玻璃鏡都是挑大的買。

手掌大小的玻璃鏡隻要一錢銀子,麵積翻倍,售價卻要比兩塊玻璃鏡的價格還高,玻璃畢竟是易碎物品,尺寸越大越容易碎,價格也是翻著倍增加。

一塊人臉大小的玻璃鏡至少要一兩銀子,一尺見方的鏡子售價高達幾十兩銀子。

很快,老爺們發現自家夫人或者女兒購買的玻璃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