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資格難得(2 / 2)

絞明 珩毅 3097 字 10個月前

隻是這入學資格不是在家族身上,而是在學堂周圍區域內適齡人身上,一個學堂一次入學三十五到五十人,學堂老師先從戶籍官員那裡確定適齡學生名單,按照距離學堂遠近先排個八十人,然後老師和官吏一起到其家中通知。

也不需要適齡人的父母立即做出選擇,他們有三天時間思考,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絕,拒絕了,入學資格向後移一位,人民軍不會強求。

畢竟人民軍建立的免費學堂一共才九百多座,最多招收四萬五千名學生,人民軍統治區內適齡學生人數近百萬,你不願意就不要可以不來,有的是人願意進來讀書識字。

人民軍現在是免費教育,但還不是普及基礎教育,主要是免費學堂數量太少,想要普及基礎教育,讓不願意上學的適齡人都進入學堂讀書,這個時間起碼也要十年以後,那個時候人民軍統治下有足夠三年教育畢業生成為老師。

普通老百姓突然得知自家孩子獲得到學堂免費讀書的資格後,許多人當即喜極而泣,直接表示願意讓自家孩子進入學堂讀書,他們知道免費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隻要自家孩子能夠讀書識字,一家人的命運可能會繼續發生改變。

入學資格在人身上而不是在家族身上,大家族想要將居住在其他地方的適齡旁係子弟接回府邸居住,這一次也無法得到入學資格。

江賜、夏景山、梁新等大商人知道人民軍的學堂要招收學生,紛紛找人托關係,想要把自己適齡兒子送進學堂讀書,卻都沒有成功。

豪紳商賈們知道免費學堂的重要性,也得到出人民軍以後會建立更多學堂的消息,很快他們又想到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免費學堂源源不斷培養出識字者,軍隊、官府等地方總有一天會滿編,識字者沒有地方安排,難道讓他們都去種地?

出現這種問題,就是豪紳商賈們的思維局限,他們想不到以後隨著科技、工業、商業等的發展,需要大批識字者。

識字者出現,即便研究人員隻占很小的一部分,也能幫助到科技發展,讓大字不識一個的老百姓去發展科技,這太難了。

科技進步,工業、商業等也大步發展,不識字的人可以在工廠裡出力,但工廠裡還需要識字的技術工人,一家店鋪中也不可能都是不識字的店員,肯定需要識字的人記賬收賬什麼的。

明廷統治下識字者夠用,隻不過是工業、商業發展的太慢,以農業為主,用不到那麼多識字者,識字的人多了,反而會讓識字者群體的利益被嚴重分割。

像能夠培養大量識字者的社學,會讓識字者群體抵製,就算要教人讀書識字,起碼也要建立一個學堂,收取學費再教人讀書識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