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說明軍中裝備震天雷的震天營,各支震天營總兵力加在一起接近五萬,其中四萬人在李成梁麾下,剩下不到一萬人被唐奇、李正茂、鄭躍文三人分掉。
非常神奇的是,明軍擲彈兵竟然和人民軍擲彈兵數量差不多,人民軍四十個整編師,每個整編師有一個擲彈團,一個擲彈團約一千二百人,四十個擲彈團就是四萬八千人。
不過實際情況不能怎麼看,若是按照手榴彈數量計算,人民軍儲備的手榴彈數量要遠遠超過明軍,若是明軍儲備的手榴彈數量僅僅能夠支撐一場大戰,那人民軍儲備的手榴彈就能夠支撐至少兩場半大戰。
按照明軍的手榴彈與擲彈兵比例,那人民軍擲彈兵數量完全能夠達到十萬人以上,隻是人民軍總兵力才那麼多,不可能讓擲彈兵直接占據三分之一人數。
明軍追求的是一戰將人民軍剿滅,而人民軍追求的是一戰將明軍擊潰後麵對新的明軍還能夠繼續戰鬥。
因為兩年前人民軍與明軍戰爭中擲彈兵的巨大作用,震天營已經成為明軍三大主力部隊之一,另外兩個主力部隊,一個是手持大刀長槍的冷兵器部隊,還有一個是弓箭手。
明軍中火器部隊(不算擲彈兵)人數不少,幾乎是震天營人數的一倍,占總兵力的十分之一左右,實際上這個比例在兩年前算是比較低的。
過去兩年時間裡明廷大肆募兵,新兵需要武器,相比於大刀長槍,火槍火炮打造速度比較慢,又丟了冶煉重鎮佛山,能讓九十萬明軍的火器部隊比例達到十分之一已經很不錯了。
明軍裝備的火炮與人民軍裝備的火炮幾乎差不多,但在火槍上,人民軍與明軍拉開距離。
明軍也想要打造裝備出類似虎頭槍這樣的射程遠威力大的火槍,從西方人手中買不到,好不容易從人民軍統治區弄到幾支幾近於報廢的虎頭槍帶回到大明統治區想要進行仿造。
眾多能工巧匠一起努力好幾個月時間,成功手工仿造出近似虎頭槍的火槍,但這火槍隻開火幾次槍管就要報廢,更重要是的這種火槍生產效率非常低,合格率更低,一年時間也打造不出幾百支合格的火槍。
李成梁直接放棄打造這種火槍,轉而打造前裝燧發滑膛槍,目前已經裝備上千支,射程和威力與明軍中廣泛裝備的鳥槍相比幾乎差不多,而且擊發成功率小於百分之五十,雖說擊發成功率不行,但依舊要比鳥槍方便不少。
明軍裝備上千支前裝燧發滑膛槍,仍然遠遠無法與人民軍裝備的虎頭槍相比,對麵火槍上的劣勢,明軍能夠選擇的戰術隻有一個,就是打造出大量戰車,以戰車抵擋火槍射出的鉛彈,大批明軍跟在戰車後不斷接近人民軍。
與人民軍相距幾十米的時候,明軍中弓箭手可以在戰車後麵進行拋射,能夠對人民產生較大殺傷效果。
不過想要決定戰鬥勝負還得依靠近戰,擲彈兵也屬於近戰兵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