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民軍火炮使用主要是實心炮彈,其次則是散彈。
使用實心炮彈射程遠,最大超過兩千米,但殺傷力不夠,實心炮彈主要給敵人造成貫穿傷,炮彈直接將人體穿透,在戰場上,一枚實心炮彈甚至可以將一排好幾個敵人給穿透身體,身體上有碗口大的疤,怎麼也不可能活下去。
一枚實心炮彈貫穿好幾個敵人是運氣非常好的時候,更多時候是隻能擊中一個人或者砸到空地上。
即便實心炮彈射程遠,在戰場上,其作用也遠遠不如火槍。
換成散彈,散彈射程隻有一百米左右,但一炮散彈的覆蓋範圍很大,一打一大片,殺傷力十足。
實心炮彈和散彈都有明顯的缺點,一個是射程遠殺傷力弱,一個是殺傷力大但射程近,人民軍非常需要一種射程遠同時殺傷力足夠大的炮彈。
方南想到一種炮彈,俗稱“開花彈”,正確叫法是“榴彈”,開花彈最大的特點就是爆炸,爆炸產生的彈片能夠對一定範圍內敵人造成巨大殺傷,同時還有足夠的射程。
方南便將研究榴彈的任務交給火器研究所,之前葉良疇親自帶著火炮項目組對榴彈進行研究。
想要研究出來榴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榴彈的引信,近現代戰爭中使用的榴彈的引信人民軍怎麼也不可能研究出來,但早期開花彈的引信相對簡單。
早期開花彈的引信就是一根中空的木管內裝填壓製的很密的硬質黑火藥柱,也可以稱呼為炮彈的信管,信管在發射前需要截斷一截或者在引信的管體外的刻度上打孔來標定燃燒時間。
炮彈則是一個鑄造的空心金屬球,內部裝填細粒黑火藥,然後木質信管在發射前裝填在炮彈的前端。
不過炮彈後麵需要有一個木質的彈托,這個木質的蛋托可以防止炮彈在出膛過程中不穩定的滾動。
炮彈在出膛過程中,高溫燃氣會從炮彈與炮管之間的間隙泄露到炮彈前方引燃引信,這樣炮彈在出膛過程中就被點燃了,炮彈飛出炮口按照標定的時間後就會爆炸。
實際上火箭彈和開花彈有一部分是相同的,都是發射出去可以爆炸,隻不過火箭彈射程較近,勝在使用方便,開花彈射程較遠,火炮裝填開花彈速度性對比較慢,射擊頻率遠遠無法與佛郎機炮這種子母炮相比。
按照目標距離遠近,開花彈發射前還需要截斷一截或者在引信的管體外的刻度上打孔來標定燃燒時間,弄不好,開花彈落地好幾秒後才會爆炸,若是放到海戰中,這炮彈擊中敵艦後彈開一段距離再爆炸,根本對敵人沒有多少殺傷效果。
開花彈有著各種缺點,但未來發射開花彈的火炮將取代佛郎機炮。
介於開花彈的威力和作用,火器研究所將更多人員投入到對開花彈的研究上,順便也要研究發射開花彈的火炮,炮彈研究難度比火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