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明正文卷第392章錯誤的描述二十餘萬韃靼騎兵進犯邊關,被邊關守軍多次擊退,殲敵超過五萬,繳獲完好無損戰馬超過七千匹。
根據偵察兵探查,韃靼大軍已經分散成多股向各個方向遠離,王盛榮推測認為韃靼大軍已經放棄進犯邊關,戰死五萬多韃靼人,還都是青壯年,對於人口本就不多的韃靼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韃靼人統帥再蠢,在死傷如此多的情況下卻沒有獲得多少戰果,也會選擇撤退。
王盛榮思考一下,既然韃靼人已經撤退了,人民軍取得大勝,自身傷亡數字才一千左右,可以好好宣傳這一場大戰。
北方不少區域都受到過韃靼人襲擾,有親人被韃靼人殺害,與韃靼人有著深深的仇恨。
將人民軍擊敗二十餘萬韃靼騎兵殲敵超過五萬的戰績宣傳出去,一定能夠讓這些對韃靼人有著深深仇恨的人更快接受人民軍。
就在王盛榮準備在北方區域宣傳人民軍與韃靼人大戰的時候,韃靼人進犯邊關的戰報終於送到武昌城。
胡壯看著戰報,眉頭緊皺,戰報上顯示人民軍第八十三師駐守的渤海所有超過五萬韃靼騎兵來襲,八十三師已經擊退敵人一次,但敵人徹底退走,在遠離人民軍攻擊範圍處休整,疑似有更多的韃靼人會聚集過來。
韃靼人進犯邊關,這在人民軍預料之內,人民軍與明廷開啟最後一戰,韃靼人顯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春季是最好的機會。
胡壯對人民軍自身戰鬥力非常清楚,韃靼人以騎兵為主,人民軍堅守城池,一個師人民軍抵擋住五萬韃靼人進攻沒有問題。
若是換成野外大戰,人民軍一個師想要抵擋一萬韃靼騎兵都比較艱難。
隻是來襲的韃靼人有些多了,而且可能會有更多韃靼人來襲,武昌城距離渤海所太遠了,需要橫跨半個華夏大地,麵對來襲的韃靼人,暫時隻能靠王盛榮率領的第一集團軍去抵擋。
胡壯召集兵部官員開會,商議韃靼人來襲的事情,經過商討,胡壯決定從黃河以南區域駐紮的人民軍抽調五個火槍團支援北方。
隻要想象一下韃靼人進攻步兵駐守的城牆,就能夠猜測到火槍兵是對付韃靼人最好用的部隊,所以兵部才做出決定抽調五個火槍團支援北方。
隻是兵部的命令送到前方需要時間,調動五個火槍團趕赴邊關也需要時間,在援軍抵達前,希望邊關不要出現什麼問題。
韃靼人進犯邊關的戰報繼續往南方送,送往廣州城,這第一份戰報傳遞路上的時候,第二份戰報已經送到武昌城。
第二份戰報中寫著八十三師派人出城打掃戰場,韃靼人以為有機可趁便再一次向渤海所發動衝鋒,被渤海所第二次擊退。
韃靼人兩次衝鋒損失兵力已經過萬,而八十三師死傷人數僅僅數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