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大島俊的野望(1 / 2)

大國芯工 推土機FFX 4112 字 11個月前

() 曆時三個月零二十八天,超過2500人參與,總代碼遠遠超過預期,達到驚人的1800餘萬條,王岸然設計的eda芯片設計軟件最終完成。

在完成程序接口的對接後,王岸然直接安裝在學校的小型機上。

看著熟悉的圖形界麵,王岸然突然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這款軟件的人機交互還不算好,但也可以方便的進行鼠標鍵盤操作,整個界麵已經經過漢化,而且功能上也不健全,涉於硬件的水平,對整個芯片的模擬尚無法做到,隻能進行特定部位的模擬。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對於現在的王岸然來說,這就是一款完美的產品,這是他需要精心嗬護的對象。

王岸然在安裝完成後,在第一時間將源文件加密並刻錄光盤,然後在電腦終端上對軟件進行操作。

“先拿萬燕的視頻解碼芯片練練手。”

芯片的設計不能脫離時代的工藝,受到製程工藝的限製,這個年代製造工藝最先進的就是intel和ibm,已經達到八百納米的製造工藝,每平方厘米可以集成兩百於萬個晶體管。

台積電、三星緊隨其後,基本上落後一個時代,現在用的是1000納米的製造工藝,每平方厘米可以集成130萬晶體管。

王岸然在界麵上選擇一微米製程,整個芯片設計的參數以一微米製程進行,芯片的輸入接口設置為通用pio模式下ide硬件接口,輸出接口為數模轉換接口。

芯片的結構在王岸然腦中就如做一道小學數學題。

王岸然在芯片設計上用了一些前世成熟的結構化設計手法,整塊芯片包含一個ide接口數據處理單位,一個高保真音頻解碼單元,四個視頻並行解碼單元,一個控製單元。

為了節省成本,王岸然甚至在芯片中集成一段數模轉換單元。

運行的原理很清晰,在控製單元全程控製下,芯片對光驅發出指令,光驅讀取數據,通過ide接口將數據傳輸到數據處理單元。

數據處理單位在接到光驅傳過來的數據後,先進行第一步處理,就是把音頻和視頻數據分開,在將音頻數據和視頻數據分彆打包成一個個隻有76kb的數據包。

數據包完成後,被傳輸到視頻解碼單元和音頻解碼單元,在這裡壓縮數據被恢複成數字視頻、音頻數據。

然後數字和音頻數據在輸出單元進行整合,並由數模芯片轉換為模擬信號,輸出到電視記上。

整個解碼過程完成。

王岸然僅僅花了三個小時完成整個芯片的設計,接著就是模擬芯片工作,這塊程序是王岸然自己編寫的,已經經過數次測試。

芯片模擬的要點就是接口協議模型的編寫,包含芯片內部通訊,中斷機製,機器語言等一係列協議……

以目前小型機的計算水平,模擬的時間很長,模擬的過程也就是在計算機設置一塊虛擬空間,將源數據接入虛擬空間裡的芯片,模擬芯片的運行,檢測芯片處理的結果。

經過一個晚上的,芯片通過三部120分鐘1024*768分辨率的清晰視頻解碼的檢測,中途出現一些花屏亂碼,王岸然及時進行處理。

早上,順利通過檢測,王岸然在終端機房裡伸了一個懶腰。

走出機房,迎麵碰上單蕾挎著肩包,正往機房走。

“王岸然,你又上了一個晚上的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