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岸然有些驚訝,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也會爆粗口。
“不會是你捐助的吧!”
“……”
會議室,錢教授拿著一摞子試驗材料。
“岸然,你也看到了,剛才的實驗失敗了。”
“錢教授,我也是理工生,知道試驗哪有不失敗的,至少我們也不是沒有收獲,多嘗試,總會找到正確的方法。”
錢俊傑搖搖頭,說道:“王總,不是我哭窮,這樣的實驗進行不了幾次了,這次連著我們工作人員的津貼都搭上去了,沒錢了。”
王岸然一聽樂了,在票子麵前,錢教授也不得不低頭啊,話裡話外的意思不就想著自己投錢嗎?沒問題啊。
“錢教授,這樣一次試驗要花多少錢?”
錢俊傑遞上一個清單,對王岸然說道:“主要就是材料費,剛才你也看到了,拉升用的籽晶是用特殊的化學氣相法製造的,我們國家還沒辦法生產,都是從日本進口的,這一塊籽晶就得60萬,再加上一些化學耗材,整個試驗過程的花費就得80萬以上。”
對於這個年代的中國來說,八十萬可不是小數目。
這還是攻克人家淘汰了的6英寸矽錠生產。
錢教授又說道:“王總,你也看到了,這隻是拉伸試驗,還沒有進行到定向和適量的n型或者p型摻雜,雖然我們科研人員已經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不過預估,這樣的試驗至少要進行一百多次。”
王岸然眉頭微皺,一百多次,也就八千多萬,自己出這筆錢沒有問題,可這筆錢總得有個說法。
“你想要什麼說法?”
“華芯科技要求得到六成知識產權的權益,剩下的四成由科院和研究團隊分配。”
“這個我做不了主,但我想,科院應該會同意的……”
對王岸然來說,六英寸的晶圓技術也是雞肋般的存在,國外已經大部分淘汰了,現在是八英寸的天下,再過幾年,intel將全麵轉向12英寸晶圓的生產。
要知道越大直徑的晶圓,意味著在同一塊晶片上,可以集成的芯片越多,生產成本越是低廉,這是趨勢。
現在國內的狀況是,科研單位普遍經費不足,在相應基礎科目上的研究自然跟不上,華芯科技要做的就是在企業和研究機構之間架一道橋梁,產研結合也是未來的方向。
“岸然,這八千萬也不是一次要投這麼多,說不定五十次就能獲得成功!”
王岸然說道:“錢教授,不光是6英寸,8英寸和12英寸你們也要進行攻關,這個您把預算報給我,我親自給你審批。”
回到公司後,王岸然細細列了一個表格,從晶圓生產,摻雜,半導體材料,高純度酸堿溶劑,薄膜工藝,晶片處理,汙染控製,烘培刻蝕,金屬沉澱,離子注入等十四個種類,八十多個研究課題。
其中或以資助研究,或以合作開發,又或以華芯科技為主導,尋求高校或者研究機構技術合作。
看著紙上密密麻麻的標注,王岸然自言自語。
“八十多個課題,即便有十分之一成功了,也可以給國家的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憑添一份助力吧。”
美國的半導體行業為什麼那麼興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在美國,有非常成熟的半導體研發環境。
而在中國,你就是買一塊晶片研究,都難度極大。
這就是區彆。
華芯科技一枝獨秀改變不了國家的現狀,王岸然以為,在給基礎研究加把力的同時,也是時候,建立一個半導體企業孵化基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