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對光刻機為核心的芯片生產設備很陌生,很多人見都沒見過一次。
這也給這次任務加大了難度。
首先在拆卸方案上,遲遲定不下來,王岸然就是為此,來專門開了一次推進會的。
郭浩成的壓力很大,這次任務可不光是把設備完整的拆卸下來,而且測繪之後還需要進行安裝,恢複功能,而剛才一句試探,已經表明了王總的態度,這讓他更是忐忑。
想想也是,這可是幾千萬美元的設備啊?
可王岸然在乎幾千萬美元嗎?
拆卸組組長周東俊說道:“王總,我們拆卸組,在結合設備,和研究相關資料中發現。
有些核心區域是鎖死的,比如氣動軸承,光元器件組件總成,我們無法進行無損拆卸,隻能破壞部分裝置……”
王岸然說道:“弄清楚原理,功能,先模擬,實在沒辦法再暴力拆卸,我們總得看看裡麵長什麼樣子吧!”
“王總,那……”
“我剛才的話,並不是說不允許失敗,我的意思是,在拆卸的過程中,我們多多問問為什麼。
為什麼人家這麼設計,這樣設計有什麼好處,又有什麼壞處,我們要總結出自己的思路,不管是設計、製造還是安裝,各方麵。”
光電組組長李躍華則表示:“王總,控製芯片我們缺少測試控製代碼的設備,如果能向佳能方麵尋求到機器代碼,我想進度會更快一點。”
控製芯片一般和傳感器、機械等聯合成一個係統。
傳感器檢測到數據,通過數據接口,將信息反饋給控製芯片,然後控製芯片按照預先編好的程序,將控製指令傳送給機械控製係統,機械按再按指令進行操作,之後再往複這個過程。
王岸然很明白,控製芯片和代碼不是關鍵,了解原理後,華芯科技完全可以自己設計控製芯片,編製相關代碼。
難點是參數,比如驅動鏡頭移動五毫米,相應的伺服電機給定多少電壓,移動後的片偏位如何補償,等等!
這需要成千上萬次的調試,一次次的修訂參數。
這是硬功夫,在精密製造方麵沒辦法避免。
“佳能方麵,公司可以去協調,不保證成功,最終我們還是要立足於自己,這沒話說!”
各個組又提出不少困難,核心的思想就是:難度太大,不保證拆不壞。
王黯然自然不怕你拆壞了,他怕的是,拆完了,還是一竅不通。
“華芯科技有三台這樣的設備,這次就算拆壞了也沒關係,這個學費我們該交。
一台不夠就拆第二台,第二台不夠,我們就拆第三台,但如過第三台拆完了,我們還是不清楚設計、製造,安裝方麵的技術的話,那我就要問問大家,是不是用心了……”
…………
和拆卸任務同時,王岸然對華微軟件提出新的任務。
這次測繪可不僅僅是留著紙上,王岸然的設想是,將這台芯片生產線裝到電腦裡。
他需要一款麵對光刻機設計的大型cad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