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章 新的突破(2 / 2)

大國芯工 推土機FFX 4261 字 10個月前

季小青完成的這篇關於fi數學模型的論文,質量有多高,他是很清楚的,絕對可以站在全世界半導體研究的巔峰。

與其給蘇老來一場虛幻的報告會,不如來點真材實料,也算是在科院大佬麵前秀秀華芯科技的肌肉,我們華芯科技不光芯片設計、軟件方麵在行,在半導體基礎理論方麵的研究,同樣有深厚的底蘊。

“小青,這篇論文儘快發表吧!最好在國際一線的期刊上。”

“王總,要不我們聯名吧,這篇論文都是你的猜想,才構建的理論。”

王岸然擺擺手,說道:“可彆,我可什麼都沒做,實驗是你們做的,理論是你提出來的,bsim數學模型也是你建立的,我做的,隻是提供你們一個條件。”

自己已經是個億萬富翁,對這些名譽看的很開,而且王岸然很清楚,一個人,要是把好處全占了,那是要折福的。

季小青看著王岸然,說道:“王總,如果這篇論文可以在國際刊物上發表,對我們申請高級職稱也是有幫助的。”

王岸然想了想,這倒是,自己到現在還是個初級工程師,要是加上個高級工程師光環,也不是壞事。

不過,發表論文的事,也不一定要搶季小青的風頭,自己腦子裡有價值的課題多了去了。

在王岸然的計劃中,要在華芯科技內部培養一批超一流的科技大牛。

很幸運,季小青符合他的期望,事實上,季小青也足夠幸運,抓住了這次機會,要知道,這次機會,是華芯科技前後花費了兩億多美元的實驗費用,光是實驗流片和儀器就占了一大半。

即便是原創胡正明教授,也沒有這樣的經費去揮霍吧。

王岸然可以肯定的是,這篇bsim數學模型論文的發表,必定在國際上引發fi新型晶體管研究的熱門。

所以,在fi新型晶體管的商用上,華芯科技自然要先走一步。

“小青,這事就這麼定了,論文發表的事,我已經請人幫忙了。”

“張大京,張總吧!”

王岸然點點頭,“什麼都瞞不過你。”

“王總,半導體行業這個圈子很小的,世界上最頂尖的半導體方麵的刊物,基本上都在美國,而張總在美國深耕多年,在學術界也有不小的底蘊。”

季小青猜的不錯,王岸然正是找的張大京幫忙。

相比土生土長的華芯科技來講,一頭紮進滬市的中微國際,無疑是滬市官方的寵兒。

總投入近十五億美元的中微國際,一舉創下了單筆招商引資的最高記錄,最重要的是頭頂著半導體芯片的高科技光環。

而且張大京也比較正氣,在中微國際入駐滬市後,三個月的時間,一舉攻破從1.5微米製造工藝到1微米製造工藝的難關,觸碰到納米製造的門檻。

而張大京也一戰成名,成了滬市吃瓜群眾津津樂道的英雄。

甚至滬市的報紙上,直接吹捧,中微國際將中國芯片製造的工藝水平,從差距二十年,成功縮短到五年。

而王岸然聽到這個消息,也是搖搖頭,沒有先進的光刻機等設備,中微國際在接下來的較量中,肯定不會一帆風順,而且差距會越來越大。

這還不是最尷尬的,王岸然了解到,中微國際的業務,有九成以上,接的是外國的芯片加工訂單。

很可惜,國內的芯片產業,在商業化上,還處於萌芽狀態。

王岸然長歎一口氣,“要走的路還很長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