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王岸然的驚歎(1 / 2)

大國芯工 推土機FFX 4710 字 10個月前

華芯科技CPU業務目前的狀態,王岸然是深有感觸。

前世,AMD也曾經經曆過,一陣暗無天日的i3秒默全的日子。

而現在,不說一時站在金字塔塔頂的德州儀器,即便是Intel的奔騰二處理器,最低型號的奔騰二266,也可以將華芯科技的速龍、速龍Pro眾類型全秒。

沒辦法,製造工藝是硬傷,汽車跑的再快,跟飛機沒法比。

就比如在CPU緩存上,Intel奔騰二處理器的一級緩存為32kb,二級緩存為512kb。

而最高端的速龍proCPU因為製造工藝的原因,在一級緩存上,設置了特殊的12kb一級追蹤緩存,而二級緩存隻是可憐的128kb。

所以Intel的CPU,可以肆無忌憚的揮霍CPU的緩存資源,而速龍CPU,則是要精打細算。

不過你再精打細算,也趕不上人家財大氣粗,倉庫比你大三四倍,即便胡亂堆放,也比你容量大的多。

好在CPU緩存並不是單純的比大小,緩存的效率評價有兩大指標,一是倉庫裡存放的是不是有效的貨物,你把垃圾運進來,即便倉庫再大於性能也沒有增益。

其二就是能不能在第一時間把貨物提出來,這就是命中率的問題。

早期的分支預測,準確率也就60%左右,多次未命中之後,會造成CPU性能顯著下降。

華芯科技提供給德州儀器的超級閹割版TAGE分支預測的命中率可以達到75%,比起Intel目前的TYOP技術,已經高出了一大截。

而華芯科技自己,自然不會把吃飯的家夥全部交給德州儀器,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這樣的道理,王岸然還是很清楚的。

華芯科技的速龍Pro,數據加載和分支預測的命中率,可以達到90%。

加上優化的指令集架構,好比一輛跑車加上了火箭發動機,即便趕不上飛機的速度,但也落後不是很遠。

不過,沒有拳頭產品,始終給人一技術孱弱的印象,好在德州儀器給華芯科技開了一扇窗,向華芯科技開放500納米,和180納米製造工藝代工業務。

而在王岸然的引導之下,初步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CPU事業部進展神速,王岸然剛接到雷布斯的電話。

基於500納米製造工藝的速龍二代,以及基於180納米製造工藝的毒龍處理器,雙雙進入流片生產前的定型階段。

“才三個月,不會太趕了吧!”

“王總,這不好說,所以你要來把關一下。”

王岸然原來計劃半年的時間,現在設計進度足足提升了一半。

好事嗎?不見得。

Intel奔騰處理器就是前車之鑒。

倉促發布的處理器,質量是無法保證的。

待問題爆發時,對華芯科技這樣底蘊不足的公司,肯定是一場災難。

所以,王岸然並不感到高興。

要知道速龍二代CPU的架構與速龍一代有著革命性的變革。

一是進一步發掘流水線的潛力,整個流水線深度達到20級,這在CPU設計上提出新的高度。

要知道提高流水線深度,雖然可以顯著提升主頻,以及執行速度,不過在效率上,如果沒有良好的設計的話,往往會大打折扣。

王岸然對此是有深刻體驗。

正版的速龍吊打奔四就是實例。

“我需要速龍二代全部的技術資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